散文《“黄金沟”里的白头党员》文/王晓静

473
lushan258 发表于 2021年08月11日

一进村,扑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炫目明丽的金黄,这里是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曾经是个国家级贫困村。

花海旁站着驻村书记陈京玉,乍一见面,我不禁心生嘀咕,他满头稀疏的白发,沧桑的面容,估摸要有五十多岁,但那股精神劲儿又像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让我们叫他老陈。

老陈边走边介绍,这是俺村的主干道,春有油菜花,花籽可榨油,夏有油葵,也可榨油,秋有银杏、野菊,冬有腊梅。四季繁花打造了黄沟村的黄色主色调,种子既可榨油惠利百姓,花海又美化了村容,还能吸引大批游客。

我侧脸看,他那黝黑的笑脸映着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彩。

/upload/bbs/2021/08/11/09803de7-1caf-43f7-a408-103aa01250f3.jpg

2015年8月老陈被市教育局选派到黄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来到这儿的第一夜,他失眠了。

环境之差出乎他的意料,村子里垃圾遍地,小河里臭气熏天。

他抚摸着胸前的党徽,在夜里翻来覆去,入党宣誓的话语犹在耳畔,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永远不变的信念。他胸口滚烫,热血沸腾,心中暗下决定,先从改变村容村貌抓起,打造美丽家园。

一说构思,村两委马上拍板支持。在派出单位平顶山市教体局和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陈和村两委忙得不亦乐乎,对入村主干道进行绿化,栽种了银杏树115棵、红叶石楠200棵。打了3眼深水井,又对石桥水塘进行了清淤加固。

老陈又四处奔走,协调市教体局、县电业局、县扶贫办等部门为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00盏,彻底改变了夜间出行难的问题,还协调多个部门对村里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2017年共协调资金150万元,对黄沟村进行了饮水工程设计施工,改善了人居环境。2016年以来,先后协调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黄沟村有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缺乏劳动力,日常农业生产存在困难,老陈看到后,就常下地帮忙干农活。村民们都在背后评价说,城里来的书记心眼好,干活也中,啥都会!

环境变美了,老陈还是辗转难眠,黄沟村没有集体企业,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他踏遍了村庄的角落,挨个走访入户。汗水湿透了衣衫,嘴唇磨出了血泡,村情也在这一页页翻过的日子里了然于胸。资料是苍白的,群众们朴实的话才是钥匙。

老陈跟村两委商量,决定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并确定了近、中、远期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黄沟村的气候、土质、温度、湿度,他们决定近期产业项目种植赤松茸、油葵,当年贫困户就人均获利5万多;中期产业项目种植天麻,2020年底产值达30万元左右;远期产业项目以果园为主,种植有日本甜柿子、蜂糖李、车厘子等。老陈和村两委还计划每年打造1—2个沟,把黄沟的8条沟全部打造成一沟一特色。车厘子沟硕果累累,甜柿子沟金果满树,蜂糖李沟清香扑鼻……

产业发展起来了,曙光就在不远处,可老陈并不满足。

初春的一天,老陈蹲在地头抽着烟,忽然就冒出了一个念头。黄沟村是大山怀抱的明珠,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郑尧高速、二广高速、207国道环绕通过,交通便利;不仅与下汤镇万亩桃园相邻,山上还有清朝的古山寨遗址。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发展民宿呢?

他没事就在村里溜达,发现村里近一半农户常年外出务工,很多民房长期闲置。习总书记的那句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乡村振兴不大拆大建,要留得住乡愁。两个党员在村部火红的党旗下商量了几天几夜,特色民宿的规划有了雏形。老支书张向党拿出7万元,投资修建黄沟村的第一个自助小院“静园”。

我跟着老陈推开了“静园”的门,只见院中的秋千、烧烤架一应俱全,葡萄藤撑起一院的清凉,几杆修竹筛下苍翠的诗意。

老陈解释,客人来了可以自己在这做饭吃,看,这是能烧柴火的大灶台,这是能蒸馍的大蒸屉,村里到处都有走地鸡、柴鸡蛋、有机蔬果,很多客人都说在这里自己做饭,吃得放心自在,找回了童年的味道。

小院承包给专业公司经营,一年给村集体交7万,只要一到双休日和节假日,小院们就变得“一房难求”。小院的红火给了老陈和村两委的信心,他们争取来60万资金,打造了3座木屋,并准备在黄沟村打造12个这样的小院。

老陈笑着说,办自助小院的初衷只是想引导村民们利用闲置村屋,发展民宿经济,谁知道办着办着,发展成了俺村的特色精品产业经济了。他精心呵护着党和国家给的火种,借着扶贫政策的东风,燃起熊熊的燎原之势,将村民们的日子彻底烧红火了。

无意间瞥到老陈的手机桌面照片,我吃了一惊,照片里的老陈年轻帅气,头发乌黑,他的背后是一片低矮破旧的村居。看我惊疑,他笑道,这是我刚来驻村时在村口拍的,俺村现在变化大吧?

他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我的鼻子却有些酸,原来这沧桑的皱纹是被繁忙岁月刻上去的,稀疏白发是呕心沥血熬出来的,几千个日夜的殚精竭虑抽干了他的精气神,压力也压弯了他挺拔的脊梁,硬生生地把一个俊朗男人变成一个“白头书记”。他看出我的感慨,笑着说:“我是党员,作表率,做牺牲都是应该的。”

我们聊了很久,老陈说他的爷爷也是老党员,经历过炮火洗礼的年代,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他一直向爷爷看齐,谨记要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18年他像只陀螺,被繁重的工作抽打得团团转,一场小感冒也因为被他延误治疗而发展成了严重的肺炎,他病倒了,却还惦记着残疾孤寡老人李亚合,担心老人不按时吃药。

他天天嚷着要出院,不管自己咳得快吐血了。单位领导心疼他,要换其他年轻同志驻村,他断然拒绝。

爷爷送给他的党徽,被他每日戴在胸前,捂热了寒冬,映亮了岁月。


老陈把自助小院打造成了黄沟村别具风情的名片,各地游客都犹如逐香而来的蝴蝶,停驻在这山水间不愿离去。

目前,黄沟村的“千头线”生猪养殖基地,年收入5万元,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10–13万元,“近、中、远”三期的采摘园产业项目已落地生根,再加上特色精品产业自助小院,支撑起了全村经济,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达到30–40万元。

但老陈还不满足,他决定要大力发展丝绸产业。他早就发现此地自古就有穿旗袍的习俗。一问才知,这里有养蚕之风。蚕丝做成旗袍穿上身,无意间便成就了一道风景。

2020年9月,他协调市教体局拨款10万举办了一场黄沟村首届旗袍秀。让村里姑娘都穿上丝绸旗袍,把青山当成舞台背景,在天地间展示了一场大美。老陈说,举办旗袍秀就是为了把旗袍文化宣扬出去,将来形成穿旗袍、制旗袍、售旗袍的产业链条,为黄沟村集体经济发展再拓新途径。

如今的黄沟村旧貌换新颜,早已从黄土沟变成了“黄金沟”,四季以金黄明艳的色调为主。这是丰收之色,更是象征着富足丰饶的颜色。在这黄色背后,是火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黄沟村的上空,老陈这个共产党员带领着村两委的一众党员,将汗水挥洒在这片热土上,换来百姓的灿烂笑颜。

这是几代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担当意识,是几代红心跳动的音符,它们终将汇成一首气势磅礴的宏大曲子,响彻历史的苍穹。


(图/王建中 马进伟)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