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国,五千年浩浩荡荡,人都道历史厚重,以墨香为伴。那散落在千百年中的一唱三叹,在千百年后洗尽了铅华,鲜妍灿烂于世间,不朽传承于这片厚土上的代代子孙。
总角之时,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从似懂非懂的吟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肆意想象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已辗转在我的唇齿之间,荡气回肠,沉淀在了心头。长大后,看尽了似水年华蹉跎而过,渐明了那字字珠玑。无意间一瞥,才知历史是厚重的,而诗歌却轻盈、飘逸于时光缝隙,流连于世间。我想,当纸尚未降临世间之时,画扇曾绘墨溢香吧。
画扇上,曾绘过宫人怨吧?一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字里行间,已将怨拉的如日光般绵长。堪堪十四字,道尽了多少寒宫人心中伤痛?多少少女,在宫中看春花开落,夏月送走春光而又被春风吹落,纷纷冬雪一年,苍老了容颜,将青春埋葬。或许貌若无盐,痴心空付,或许沉鱼落雁,薄命红颜,想到此,一句“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紫禁巅,读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情何堪,世人嗟叹”浮上心头。这宫怨,为画扇染上了几粒朱砂,有如花墨香。
画扇上,曾绘过边塞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时征战几时休?春风不度羌笛怨,萧瑟边塞几人愁?征人们,或许在走过一漠黄沙时,看那客栈瘦马,淡阳西下心怀故乡吧。故乡那头,可有妻儿在执灯相望?也许只是生不逢时,便只剩下看尘埃纷乱,亲人骨肉离散道路中了吧。“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千年的低吟,回响在耳畔,在心头砸出钝痛。边塞之愁,成了画扇中最悲壮的颜色。
但画扇上亦不曾缺阳光的颜色。李白的书墨,便是耀眼的阳光,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天难免不公,可他的信念难灭。上天其实亦有垂怜,成就了李氏天命风流。灵秀上了他眉头,浩气存于他胸口,七分癫更有三分正直乐观。桃花潭水深千尺,是他对知己的感激,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对人生的自信。李白,在画扇上留下了盛唐灿烂的一笔。
画扇上,留下更多的是爱国。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面洋溢的爱国热血,千年难凉,百年流芳。河图唱道:“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画,是你世代传承的表达,谨记你的姓名是炎黄。”这千百年的画扇墨香,均来自炎黄子孙,他们的信仰与现世同响。
转眼,诗已千年,人们曾记否,萤火绘着画屏香,而画扇,曾绘过墨香?!
作者:鲁丹丹 指导老师:靳素敬
作者简介:鲁丹丹,鲁山一高一(4)班学生,2001年4月生于鲁山县马楼乡虎营村,曾就读于鲁阳镇城厢小学,鲁山一高附中。
发布人:鲁山县一高 发布时间: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