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村里的墨子传说

559
Vce. 发表于 2018年11月08日


鲁山县尧山镇尧山村(原二郎庙街),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墨翟的故乡。两千多年来沧海桑田,万物巨变,而墨子的故事 至今仍在这里代代相传。


这里有“墨子祠”遗址。传说“墨子祠”在老街西头,尧 山镇粮管所和孙德润老师居住的地方,座南向北,紧临大街, 现尚存土瓦房4间。“墨子祠”建于何年不祥,传说于明朝中 期,有山西、陕西两地客商在这里经商发迹后,把“墨子祠” 拆掉,改建成了“山陕庙”,供奉关爷。上世纪四十年代,“山 陕庙”前院的卷棚倒塌,关爷庙大殿及大殿两头的偏殿仍在。 1980年,二郎庙公社(现尧山镇)粮管所扩建时,拆了关爷庙 改作他用,但原来“墨子祠”院内临街的4间土瓦房一直保留 至今。


这4间土瓦房是“墨子祠”管理人员的住房,几经沧桑,幸 免于难,一直属于本村相氏家族传承居住,一直到1964年,相 同银夫妇还在房中居住,且先后病故于此为止。相家祖上是墨 子的学生,是墨家传人。墨子祠是相家建造,相家管理,代代 相传,相家和墨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里有“墨子故里”碑。据本村张官文、柯守仁、毛山、戴 瑞华等老人回忆,这块石碑高约1.7米,宽约0.7米,上额圆头, 有龙凤呈祥图案,下有0.5米高的碑座,碑为黑灰色,中间阴 刻着“墨子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与山陕庙的两块碑并立于庙 前大路旁边。有人说,1935年秋,扩街修路时被拆掉遗失;有 人说,汤恩伯在上汤住时,修澡塘池用了,当时,上汤村有人 见过,传说不一,实在可惜!


这里有与墨子有关的地名,流传至今仍在使用。如有墨子 童年时代接受长者教育的“教子沟”、“拢子沟”、“乖子 沟” ;有墨子青少年时期读书、聚会的“言庄”和”小言庄“ ; 有墨子研究坑染的“后坑”,研究食品的”粉坊沟“,研究烧 制木炭的”梧窑“,研究提炼金属的“金沙岭”、“银洞沟” ; 还有墨子晚年隐居生活的“黑隐沟”、“灯盏洼”及“隐家 沟” ;还有后人为怀念祭奠墨子的“师庙沟”、“墨庙”等。 区区弹丸的二郎庙街,竟有这么多与墨子有关的地名流传至 今,可见一代伟人的巨大魅力。


这里有墨子留下的地区方言和遗俗遗风。墨子所著《墨经》 中的地区方言词语,时隔2000多年的今天,这里仍在广泛流传 沿用,妇孺皆知,人人使用。如: “隆火”、“安生”、“强 梁”、“将养”、“待客”、“宾服”、“温存”、“暴躁”、 “阴暴”、“挨让”等等。


墨子创办的“蹚匠班”(山区农户到农活大忙季节,几户 或几十户自愿把劳力集中起来,一户一户地轮流突击生产,一 个劳力干一天为一个工,只计工,不付酬,给谁家干活谁管饭。 这种换工互助生产的组织叫“蹚匠班”,“蹚匠班”对无劳动 力户、特殊困难户给予照顾,只管饭,免工或减工,体现“有 力助人”的大爱思想)。在本村、本地区普遍沿用,一直延续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农业生产中的“互助组”、“生产队” 组织所取代。墨子创办的“劝善堂”,在本村一直延续到上世 纪四十年代。他们平时念善书,劝善事,做善人,活动频繁, 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劝善堂”搞大型劝善活动,设 祭坛,扎彩船,锣鼓竹笛,善乐歌舞相伴,组织者常有50多人, 受善观看者数千人之多。每年的农历腊月初一,“劝善堂”利 用二郎庙街的“普照寺”庙会,多处设立“讲善台”,有的甚 至放一张方桌,站在方桌上就念善书,讲做善事的道理给人听。 当地百姓及附近百里赶会的人常常聚集在善台下听书讲道,影 响甚大。墨子在“节葬”中倡导的“衣衾三领,桐棺三寸”等 民风,在这里深受后代人赞誉,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墨子姓墨名翟,是大禹之师墨如的后裔。墨子的祖父 叫墨箕,曾在杞国、宋国做官。墨子的父亲叫墨通,在墨子即 将诞生时,一群凤凰(山雉,天翟、野鸡)在墨母头顶山盘旋 飞翔,到家时便听到婴儿坠地的哇哇哭声,遂取名墨翟。墨翟 聪明过人,勤奋好问,善于钻研,常提些大人们解释不了的难 题,成年后,是本地的能工巧匠,他把自己比作是山里的野鸡, 经常帽插野鸡翎,腰里挎着大刀,四处游说,宣扬自己的主张, 还广收弟子,独立门派,成名于天下。二郎庙街至今还流传着 这样一首歌谣怀念他: “野鸡翎,挎大刀!谁家人马让我挑 (选)?俺家人马叫你挑,挑谁的?挑我的!把你带走教一教 (或把你抓住教一教)”。这首歌谣还作为唱词用于一个名叫 “野鸡翎挎大刀”的儿童游戏。游戏开始时,先选一块空闲场 地,把参加游戏的儿童分成甲乙两组,然后让他们按组排队, 两组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面对面地站好,组内成员都要紧紧 地手拉着手,成为一个整体。主持者宣布开始,第一轮,甲方 挑战,唱: “野鸡翎,挎大刀!谁家的人马让我挑!”,乙方 应战唱: “野鸡翎,挎大刀!我的人马任你挑!”,甲方唱: “挑谁哩?”,乙方唱: “挑我的!”,这时甲方中抽出一人, 向乙方队中拉手的地方冲去,冲时甲乙双方齐唱: “(甲)把 你带走教一教!(乙)把你抓住教一教!”,如果甲方冲者在乙 方拉手处冲开了,就在冲开处带走一人归甲方;如果甲方人没 有冲开乙方,则甲方的冲者被乙方俘获,自动留下归乙方所有, 第一轮结束。第二轮,乙方挑战,甲方应战,边唱边冲,如此 循环往复,直至一方人员逐渐减少而不能应战,宣布失败,游 戏结束。这个游戏做起来生龙活虎,人人激情高昂,又是唱又 是冲,既活跃身心,增强体质,又培养了少年儿童的进取心、 荣誉感以及集体观念,很受青少年的喜爱。我们小时候很爱做, 但当时还小,只知道开心玩耍,长大后才知道“野鸡翎挎大 刀”指的是墨子。我们的先人用歌谣和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怀念 伟人,薪尽火传,真可谓:美哉!妙哉!

作品来源:鲁山文学艺术网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