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洞的传说

283
Vce. 发表于 2018年11月08日

中汤是古代坑染丝布的发源地。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有 温泉。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温泉水流经的地方起黑渣, 沉黑泥,对白布上色增加光度,很有好处


坑染丝布主要是土法利用当地资源,就是水煮橡壳(橡壳 是当地栎树的果实)然后把丝布蘸水浸揉,再用黑泥(或用臭 腥泥)抹在布上,摊在干净的石板或苇席上,日光暴晒后, 用清水漂去浮泥,再蘸橡壳水浸揉,如此反复几次布料颜色 逐渐加深,至到染色满意为止。


这种染布方法,据说是墨子发明的。墨子是古代一位圣 人,工匠,会做好多机械用具。有一次,墨子为做一张床, 带着弟子到山里伐木材。下雨了,橡壳水滴在白布褂上,褂 子变黑了,无论怎么洗也不褪色。墨子想:要是不想穿白布 时,用橡壳水染布就会有好效果。于是,墨子和弟子们经过 反复实践,改进加工,摸索出橡壳水煮布、抹泥的坑染方法。 这种方法和鲁班发明锯的过程一样。


坑染的方法一兴开,染布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橡壳量越来 越大。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弟子们经常挑着竹筐到山里捡橡 壳。越捡越向山上走。直到有一天,他们来到离中汤有八公 里的红佛山上,那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高山流水,绿水成 荫,鸟语花香,站在高处随便喊叫一声,整个山谷都有回音。 特别是山顶有个石洞,约有三间房子大小,里面干干净净的, 就好像有人住过,收拾过。其实在这深山老林里哪里有人? 石洞里有一块凹型圆石板就好像是一口锅。石洞外面有个土 坑,经常存着一坑水。土坑前面,有一石崖,陡峭如切,南 北走向,直上直下,高约二十米,长约三十米。弟子们也顾 不上捡橡壳了,只觉得这地方好美好玩。弟子们还把师父墨 子也请上山来。墨子看罢,嘿嘿一笑,说:这是个天然的染 坊啊!因此,凹石板成了染锅,土坑成了染坑,石崖成了晒 布崖。(现在染坑晒布崖依然存在)墨子的弟子们在这里染 过不少布。


两千多年过去了。墨子作为染织业的原始祖先,受到人们 的敬仰和怀念。人们金塑成像,放在石洞里,这石洞成了墨 子洞。


后来,人们在红佛山上建立一个寺庙叫红佛寺。善男信 女们把老母娘娘的塑像也放在石洞里,传说是墨子染布前, 老母娘娘在石洞里磨过豆腐,所以也有人叫墨子洞为老母 洞。

作品来源:鲁山文学艺术网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