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正能量代言】 孩子,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记鲁山十中陈理国老师

650
lookmi 发表于 2018年11月12日

/upload/bbs/2018/11/12/5c943030-1e91-4ef9-8069-740f83164920.jpeg

弘扬校园新风,树立师生典型。河南省教育厅微信正通过“我为正能量代言”版块,展播我省教育领域的先进人物典型和感人事迹,感谢您的关注!


孩子,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记鲁山十中陈理国老师




熊背乡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最南端的大山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焦枝铁路在熊背境内穿越九桥三涵,海拔在五六百米的山峰十余座,当年红军一部曾从此长征到达陕北,属国家级贫困乡。


陈理国老师,男,45岁,1994年7月首都师大毕业,他很幸运的在平顶山市找到了一所接纳他的学校(市煤炭卫校),开始做起了在大城市放飞梦想的准备。1994年8月,踌躇满志的他回到熊背乡大山里的老家过暑假,当年的乡教育办主任程远东找到他说,“理国,你是咱熊背乡第一个师范毕业生,你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咱乡三分之二的教师都是代课教师,希望你暑假以后考虑回家乡任教,家乡孩子需要你”。教育办主任一席话,陈老师放弃了留在市区工作的好机会,主动回到让他梦绕魂牵的大山里,小学、中学、学点,复式班、包班,他都干了个遍,哪里需要去哪里,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他都进行了教学尝试,哪一科薄弱就教哪一科,22年如一日,服从组织,恪尽职守,扎根深山,甘为人梯,把热血、汗水、青春、韶华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献给了这片大山里的孩子们。“我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说。


他从教22年,正己、敬业、爱生,时刻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


责任:心中永远有学生


陈理国老师,1994年参加教育工作,扎根深山22载,由英俊青年到现在青丝染霜,无怨无悔,始终挚爱着党的教育事业,挚爱着自己的教师职业,挚爱着自己的学生娃娃,从不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


1996年家里建新房,为不耽误工作,不给学校出难题,他硬是把借钱、买料等事情全交给年迈的父母打理。新房落成,母亲戏称他“你就是一甩手掌柜,心里哪有家,心里就有学生……”2003年,陈理国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胃肠病、颈椎骨质增生,右手小指、中指、无名指麻木,右胳膊常年疼痛,但他一直带病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女儿上小学,每天需步行往返7公里,一次也没有接送过女儿(由于他任教的中学离家15公里),妻子娇嗔“你心里哪有女儿,你心里只有学校,只有你的学生……”。2008年10月18日,弟弟在郑州举办婚事,父亲再三要求他提前两天到郑州帮助张罗婚事(由于当年家庭条件困难,弟弟主动放弃求学之路外出打工,全身心支持陈老师完成学业),但陈老师最终忙于工作未能按时到达婚礼现场,非常愧疚,但弟弟说“理解你,哥,知道你就是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学生……


陈理国老师不但挚爱他的学生,更可贵的是扎根山区、甘守清贫、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2001、2003年春节,在平顶山市工作的同族哥哥,两次提出把他调往平顶山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他喜欢教学,热爱教育工作,更不想离开家乡的教育事业,更舍不得那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山里娃。21年来,陈理国老师扎根山区,与病魔抗争着,默默奉献着,辛勤耕耘着,使群众感动着,使学生快乐着,使自己幸福着……


爱心:践行赏识教学法


21年来,陈理国老师边工作边学习,边借鉴边提高,丰富着教学经验,改进着教学方法。他说:“做教师光有渊博的知识、满腔的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从教实践,他总结出一条规律:教育就是赏识,赏识就是爱。只有对学生多关心爱护,多鼓励赏识,学生才会主动把“心”交给老师,才能使学生挫折面前百折不挠,困难来时锲而不舍;冷眼相对、挖苦讽刺、打骂体罚,久而久之,只能使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辍学弃学。


2008年,班里转来一个双差生,陈理国老师对他特别关爱,发现进步就表扬,稍有进步就鼓励。经过一个学期的赏识教育,末考时语文成绩考到了75分,对于一个双差生来说,实属不易。陈理国老师以一颗爱心呵护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面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总是先指出缺点,然后鼓励说“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完成作业的……”面对作业潦草的学生时,总会对学生说“老师相信你,总会把字写好的,因为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总是先指出双方的错误,然后诚恳地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这次错误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你们一定会改正的……”当学生厌学辍学时,陈理国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解读知识帮人走出大山改变人生的范例,以真情感动学生重返校园,以赏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快乐成长。通过赏识教育,任教以来,陈老师把60多个濒临辍学的孩子硬是拉回了课堂,圆了孩子的求学梦,圆了家长的盼子成才梦。


“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有错误也尽可能不批评,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是陈理国老师教学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


大爱:引资筹建熊背留守儿童家园


陈老师任教的学校地处深山区,经济不发达。近年,青壮年劳力均外出打工,留下老幼病残守护家园,各个学段的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应有的正确监护,逃学、辍学、出走时有发生,任性、孤僻、不写作业、顶撞家长等案例不断出现,特别是2006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独生子(留守儿童)李孩由于无人监护下河洗澡溺亡,让陈老师倍感心痛。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方联系爱心人士到熊背搞关爱留守儿童事业,但诸如捐助、结对子、心理辅导等手段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2012年,陈老师联系武汉军区驻熊背二五九部队爱心士官刘军,投资筹建平顶山市首个留守儿童乐园————熊背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由刚开始的50名儿童已发展到今天的280人规模。熊背留守儿童之家,采用全封闭管理,留守儿童托管分周托、月托、季托、年托,彻底解决了熊背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熊背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受到省市县慈善总会、关工委的肯定与好评,并在全市推广,现已成为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工学院结对助学基地,每年都有爱心学子到这里爱心助学。


德高:演绎出色的成绩


陈理国老师以高尚的师德引指导教学活动,以端正的态度做着本职工作,以赏识教育进行着教学创新,潜心十年耕耘一线,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所教学科连续多年乡评估为优秀,2014、2015年师德考核为优秀,2015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教学能手,2013年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县德育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2009年获平顶山市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1-2015指导熊背留守儿童10余人获县市小论文比赛、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10人次,陈老师6次被评为县市优秀辅导老师,2008年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控制流失率的研究》获河南省省二等奖,2014年科研课题《后进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其转化研究》获平顶山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所讲优质课获县一等奖,2015年所讲优质课获县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熊背乡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鲁山县教体局推荐参加“感动中原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成绩喜人,学生高兴,家长满意,同行敬佩。任教以来,中心校多次要求他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他都婉言拒“官”,曾经多次发火说我只想静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不想为“官”事分心。中心校评他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他多次谢绝,先后6次把荣誉让给进步大的青年教师,他说教育的腾飞希望在青年教师,因而他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进步,多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县市优秀班主任称号、优质课奖项。


陈理国老师奋斗于平凡的教学一线,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平凡琐碎的事情做到极致即是不平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老师在“不放弃一个后进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进取精神指引下,将永远耕耘在路上。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