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养病还不停地接打手机,她是个闲不住的人,除非把她手机停了。”王寒星的爱人这样说道,他可能早已习惯了妻子忙碌的样子。
王寒星,鲁山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1月20日,刚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月,还在家休养的她,接到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紧急会议的通知,顾不上尚未康复的身体,毅然投入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里,鲁山县保健院虽然不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但每年承担着全县一半以上的分娩量,而孕产妇和儿童又是易感人群,全县孕产妇及儿童的就诊安全,给妇幼保健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和考验。
为有效进行疫情的防控、突发事件的应对、保障全县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王寒星在投入工作后根据上级疫情防控精神,连夜起草,与相关科室迅速制定了“告患者及家属书”、所有来院就诊人员必须由预检分诊监测体温,做好登记和分诊工作,只要有发热或者有异常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均引导至不同的发热门诊,进行病史询问及诊疗,正常就诊者持当日“已做预检分诊”证才能到相关科室有序诊疗。各病区按要求与患者做好宣传和沟通,控制陪护人次,每天对陪护进行体温监测,并发放“陪护证”,每张陪护证上注明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仅供本人使用。这些细节,这一张张不同的证明都要经过医务科印制盖章后分发下去。每天增大的工作量,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去完成。
同时加大重点部门人员对就诊人员疾病识别的知识培训与宣传。在疫情的变化过程中,新的诊疗方案必须及时跟进,为有效将最新的重点知识传达给一线同志,又不占用一线同志们宝贵的休息时间,她利用晨会下到科室进行讲解传达;集中各科室主任共同修订工作流程,做好预案,杜绝漏洞,切实保障医院内的每一位患者和陪护的安全。
医务科承担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家对新冠肺炎既陌生又害怕,相关诊疗知识几乎每天都在更新。2020年2月7日,忙碌了一天的她刚踏进家门,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医院产科打来的电话:“有一武汉返鲁的产妇即将分娩,该如何处置?”“好,我马上到!”放下电话,立即骑电动车赶到医院,面对严峻的疫情,面对这样的病人,每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再次询问病史,患者的隔离期刚满14天,现在无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按照诊疗规范是可以收住的,可是现阶段面对新的病毒,发病期超出隔离期的报道也不止一例。看看阵阵腹痛的病人,想想医护姐妹的安全。立即电话请示县专家组,将病人情况及专家组的意见一并汇报给石章海院长,“设立临时发热病区,将患者安置在隔离产房,如需手术,一定要在隔离手术间,所有人员做好防护工作”。接到指令立即安排,6小时后母子平安,患者和陪护连声道谢,她露出欣慰的笑容,并不断叮嘱“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防护工作”直到病人出院。这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3点,回到家里,休息了4个小时,早上7点,顾不上吃早饭,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疫情的突袭为医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人手不足就是最大的难题。为了减轻一些临床人员的压力,作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的她,只要把行政工作安排好,就会抽时间到一线去,进行会诊、做手术、查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重点科室的工作流程等,工作期间她常常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康复的病人,每天忙完,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自己到病区打针治疗。看见的同事都会心疼又关心的说:“你太累了,手术后还没恢复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她总是笑笑说:“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一定要时刻和大家在一起,我在大家才安心不是。”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更显珍贵。王寒星同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人员,只是妇幼保健人的一个缩影。在疫情期间,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她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虽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正是妇幼保健人恪尽职守,守护健康和安宁的精神,才会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担使命,确保一方妇女儿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