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官营第二小学始终坚持“学校是生命力生成的场所,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乐园”这一办学理念,突出“倡导环保教育,打造绿色文明校园”办学特色,狠抓学校常规管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该校先后荣获县“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县文明学校”、“县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日又被河南省环保厅、省教育厅命名的“河南省绿色学校”,这是平顶山市首个荣获此荣的学校。《鲁山教育视窗》本期专门刊载该校创建绿色学校的一些做法,供全县各中小学校学习借鉴。
张官营二小被省环保厅省教育厅命名为
“河南省绿色学校”
鲁山县张官营第二小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鲁山县张官营镇魏寨村。学校现有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绿化率近50%。现有19个教学班,有学生近千人,现有教职工65人 。该校“倡导环保教育,打造绿色文明校园”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领导体制,构筑保障体系。
本着“整体部署,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灵活创新”的创建原则,该校成立了以魏中顺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少先队和绿色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制定了每学期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借助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这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
二、营造氛围,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近几年来,该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每年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绿化美化校园,现学校有花木种类近百种,整个学校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花园景色。学校的中心位置安放一座重8吨、高5米的汉白玉毛主席塑像,学生宿舍楼前树立了一块高4米,宽3米,刻有“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字样的文化石,在学校操场旁修建了一条长40米的绿色文化长廊。
为体现出场所时时处处都育人的效果,该校在主干道两旁的安置数块环保宣传栏,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环保标语,营造各种氛围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学生餐厅墙上用瓷砖镶嵌成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毛主席指点江山的雄伟画卷,时时激励着二小师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不断进步成长。
在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该校从细微处入手,严抓细管,严格抓好环境管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尽力控制校园污染,努力为师生营造舒适、清洁、环保的校园环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渗透绿色低碳理念
在开展环保活动中,该校积极尝试“五个结合”,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环保责任感,逐渐渗透绿色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
一是环保教育与卫生习惯养成相结合。该校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环境卫生要求,即“洁、齐、美”,杜绝“脏、乱、差”。校园里所有卫生区“划片负责,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卫生清扫做到“一日三小扫,每周一大扫”。校园环境卫生的净化、美化,培养了学生们的卫生观念和劳动观念,也促使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是环保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该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3-6年级的学生走出校园,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如水资源、土壤、绿化、白色污染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三是环保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每年该校都要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歌舞、书法、绘画作品中,以此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此外,他们每年还举办“环保绘画”、“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等比赛和展览。
四是环保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为纪念世界水日、地球日和环境日,该校组织开展“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班队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各班级将日常垃圾进行分类,废品变卖,积极节能增效。
五是环保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该校环保小队队员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附近,开展拾捡白色垃圾、清除乱粘贴的广告纸等活动,此外环保小卫士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呼吁居民拒绝使用塑料方便袋,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环保行为与每个人相伴;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积极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这些活动受到村民委员会和学生家长们的普遍赞誉。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该校开展创建“倡导环保教育,打造绿色文明校园”活动,使绿色理念真正进入了课堂教学,进入了师生的灵魂。该校节约意识和良好习惯已经形成,爱水节水、惜粮节电意识蔚然成风,学生用餐秩序井然,餐桌整齐,碗中无剩饭,地面干净整洁。健康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让师生心情舒畅,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通过对学生一年一度的秸秆焚烧危害的宣传,家长逐渐知道了焚烧秸秆的危害,积极进行秸秆还田,焚烧秸秆现象大幅减少。
该校先后荣获县“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县文明学校”、“县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日又被河南省环保厅、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绿色学校”,这是平顶山市首个荣获此荣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