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如初|人武部李人庆 鲁山县“喜迎十九大”征文摄影选登

2017年10月17日 11:12来源: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upload/article/2017/10/17/1a51a738-43ac-4c93-aa45-26450ae6a323.jpg

兵 心 如 初

★★★★★

  出四棵树街,过一座漫水桥,汽车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蜿蜒穿行,大约走了三四公里,路到了尽头,一座海拔逾千米的大山拔地而起,兀立面前,与峡谷两岸聚拢过来的峰峦融为一体,头顶的天就显得小了。

  山脚下,是一个小村,叫石人坪。说是个村子,也就十几户人家,一棵千年古楝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站立村口,苍老但却健在,让人心生敬意。几所土墙黛瓦的老式房屋散落在绿树掩映之中,古朴,清幽。只有在冬天和早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小村的模样,其它时候,村庄是藏着的,藏在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像小鸟,只管啾啾地叫着,你却看不到它的踪影。

/upload/article/2017/10/17/d5185758-f484-4ba3-842f-c9f56183cb26.jpg

图:聆听

  李义前就住在村口拐角的地方。

  时值正午,太阳当头照着,在浓密的林荫间洒下一地斑驳的光。90岁高龄的李义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刚和老伴从门前的菜地里出来,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手里拎着一把翠绿的豆角。

  在陈设简陋的房屋里,老人打开记忆的闸门,那曾经苦难的岁月和波澜壮阔的战斗画面随着老人的讲述,穿越历史的烟云,浮现眼前。

/upload/article/2017/10/17/43c6ca9f-fd17-48fd-9cb7-b36055cb14c1.jpg

图:训练

  1943年初春,乍暖还寒。一天深夜,睡意朦胧的李义前被一阵嘈杂的砸门声惊醒。恍惚中,他只听到父母对哥哥说“快跑”,房门很快就被撞开,闯进来的是抓壮丁的国民党兵。“哥哥翻窗跑了,他们就把我给抓了起来!”那一年,李义前15岁。几天过后,他和其它一起被抓的壮丁被押送到了洛阳。远离亲人,每天忍受着打骂体罚非人虐待,李义前萌生了投奔共产党军队的念头,不幸的是消息走漏,逃跑失败。凶残的国民党军官逼迫其它壮丁对他和另外一起逃跑的11人轮流殴打,昏过去了,就往身上泼冷水,浇醒再打,好几个壮丁就这样被活活打死。没死的,国民党军官下令挖坑活埋。就在土都快要埋到脖子的时候,附近的几个老奶奶看他们实在可怜,就跑过来跪下苦求国民党军官:“他们还小,还是个孩子,你们就行行好饶了他们吧……”就这样,李义前逃过一劫,也更加坚定了他投奔革命的决心。

/upload/article/2017/10/17/9816308c-bb5c-46da-910b-29493f291a58.jpg

图:书记慰问

  一天深夜,趁哨兵打盹之机,李义前终于从壮丁营逃了出来。夜色深沉,人生地不熟的的他分不清东西南北,但只有一个念头,离开这里,早日投奔光明。

  走啊走,漫漫长夜,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就在他精疲力竭的时候,路边忽然闪出一个矫健的身影,厉声喝道:“站住,干什么的?”与此同时,一把枪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脑门。

  借助黎明前的曙光,李义前看到眼前站住的是一位八路军战士,李义前像是看到了久违的亲人,失声痛哭:“我是从国民党壮丁营跑出来的,我要投奔共产党!”

  就这样,15岁的李义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第一次与日军作战,是在洛阳,战斗异常惨烈,他所在的班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打红眼的李义前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身一人冲入敌群,夺下一挺歪把机枪,对着日军一阵扫射,直到晕倒在阵地上,后被增援的战友在死尸堆里给扒了出来。

/upload/article/2017/10/17/385de155-d727-4732-a011-94de045397d4.jpg

图:检阅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义前所在的十二军三十师零三团担任尖刀部队,先后打下了平壤里、锦州里、东山里等地。1950年7月的一天,已经是侦察班长的李义前带领侦察班战友深入敌后侦查,为部队攻打加梁山做准备。当晚,他们一路摸索,先后挖出多颗敌军埋设的地雷,悄悄摸进了敌阵地,在被发现后,与敌人展开了激烈肉搏,直到战斗打响。此次战斗共歼敌1700余人,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战斗结束后,李义前被上级授予一等功。

  李义前几次都是死里逃生的。他说,“我命大,不把敌人消灭光,阎王爷是不会收我的!”

  志愿军成功拿下加梁山后,美军随即通过第七舰队调兵增援,但均被我军压制在加梁山下面的一处山沟里面。当时,美军调派1万多人的部队及大量物资、装备进行反扑。看到敌军像蚂蚁搬家似排成排向前逼近,团长王文贤指着敌军领头的3辆坦克,对李义前说:“能不能把它干掉?”李义前二话没说,抱起从美军手里缴获的几枚手雷,冲出战壕,在敌人密集的炮火里,时而翻滚腾挪,时而匍匐前进,成功近敌,分别将手雷投进3辆坦克,再次荣立一等功。

   “上甘岭战役是我永生难忘的!”李义前说,在上甘岭不远处有一个六零零阵地是由李义前所在的十连防守的。战斗中,由于美军火力太猛,轮番轰炸,最终,整个阵地又只剩下李义前一人。李义前抱起最后一个爆破筒,看着蜂拥而上的敌人,随时准备冲出战壕与敌人同归于尽。就在这时,我军万炮齐鸣,反攻开始,敌军被全歼,李义前又一次荣立一等战功。

  李义前是在1956年响应上级号召离开的部队,从此隐功埋名,蛰居深山,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您当年出生入死立下那么多战功,可复原回乡后,为什么隐功埋名,从不向组织伸手?”

/upload/article/2017/10/17/f9764f47-68e5-4c7f-a05f-e389c4de6f83.jpg

图:军姿

   “战争年代,多少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我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有什么资格炫耀自己,有什么资格伸手向组织要待遇、要照顾?”

  回乡后,李义前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他总是出现在最苦最累的地方,当过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却从不居功自傲。近年来,李义前的事迹通过一些新闻媒体披露后,不少单位和爱心人士慕名前来看望,地方党委政府每逢七一、春节等节日里也都来家中慰问,但每次,他都是说,“我们是贫困山区,还有不少人没有脱贫,把东西和钱给那些贫困户吧,他们比我更需要照顾!”

  一缕阳光从门口照进屋里,照在土坯墙上老人身着军装曾经年轻的那张照片,也照在李义前老人稀疏的白发和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镌刻着坚韧不拔,也蕴藏着无尽力量,我仔细看着,好像在突然间明白了,原这就是兵的模样,兵的脊梁!

/upload/article/2017/10/17/81c1c823-d75a-4234-9d40-e8559a9ec4fe.jpg

图:坚守


文章作者:李人庆

摄影作品名称:《军训》 作者:张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