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鲁山凄凉而美丽的牛郎织女传说!

1811
lushanweb 发表于 2018年03月11日

牛郎织女位居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的首位。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源起鲁山,由鲁山流布向全国各地。鲁山的牛郎织女文化,传承了几千年,时至今天,仍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鲁峰山(又名鲁山坡)不但有大量的遗址遗存,而且有独特而又纯朴的民风民俗。

/upload/bbs/2018/03/11/fcd7c190-eae9-4fe8-9a73-6d2ea2daa5d4.jpg

农历的七月七,在中国古老传说中,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鲁山县辛集乡孙义村就是传说中牛郎的家乡。古时,鲁山坡南麓住着一户姓孙的人家,以种地为生,家中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孙守仁,小的叫孙守义,小名小义。在他七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小义与哥哥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哥哥种地,小义放牛打柴,人称“牛郎”。

/upload/bbs/2018/03/11/351a539b-76ee-4dcd-9f4a-646bf4339155.jpg

哥哥孙守仁娶了媳妇后,媳妇闹着和牛郎分家。于是,牛郎赶着牛住进了鲁山坡南岗半腰的山洞里,人称牛郎洞。一天,老牛突然说话了,它告诉牛郎,说鲁山坡西山凹莲花潭有仙女洗澡。老黄牛让牛郎拿走一位长得最漂亮的仙女的红衣服。而这个仙女叫九姑娘,是天上的织女。后来,织女与牛郎成了亲。

牛郎和织女共同生活。织女教村民种菜,养蚕织布。后来,织女又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得知此事,把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将已死老牛的皮披在身上,担着一双儿女,追至南天门。王母娘娘划下一道银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在河两岸。每年七夕,牛郎织女在喜鹊搭的天桥上相会。

/upload/bbs/2018/03/11/00ef4624-5e2e-4e3d-a9d9-1308791ce341.jpg

牛郎死后葬于鲁山坡南麓牛郎坟。孙义村牛郎的后裔,则称自己为“牛郎孙”。牛郎后裔恪守孝道,每年安排腊八、春节、二月八、菜花节、三月三、七夕等十多个节日,请牛郎织女回村过节。

/upload/bbs/2018/03/11/594268af-eff7-4c0f-969d-df2e9a36824b.jpg

孙义村旁的鲁峰山,鲁峰山上的“牛郎洞”,西侧的“九女潭”,山顶的“瑞云观”等等似乎都在讲述着牛郎织女动人的故事。鲁峰山一带自然环境优越,当地百姓自古就养大黄牛。但是与别处养牛不同,辛集乡孙义村虽家家养牛,但不杀牛、牛死后掩埋的习俗一直延续了很久。另外,鲁山自古盛产丝绸,鲁山绸又名“织女织”、“仙女织”。

/upload/bbs/2018/03/11/d7fa54a2-3677-47e1-9717-698d4d8276be.jpg

辛集乡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时,人间的女子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两个人的私语。而鲁山民俗,七夕乞巧,就是在这天向织女乞求赐授巧技,得如意郎君。

/upload/bbs/2018/03/11/e4981a9c-2424-44a3-99eb-3828d4a40c87.jpg

在辛集乡,每年的七月初七,从不间断地举行大型庙会。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是一个 凄美动人、荡气回肠的爱情神话,古老而久远,在我国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upload/bbs/2018/03/11/e86dc137-13df-42b9-9295-34ca66301b2d.jpg

2017年,七夕爱情节开幕式在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民俗文化研究者和周边群众共数万人齐聚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鲁峰山,感受这一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


/upload/bbs/2018/03/11/ddcb7551-4f95-44c9-a364-644b94f70b9a.jpg

许四妮,传唱牛郎织女近四十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她张口就来,她因传唱“牛郎织女传说”获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将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唱进了新时代!

/upload/bbs/2018/03/11/3584ad48-8505-4ae2-ab23-e765f9fba22c.jpg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