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中国的脊梁”——墨子】,你知道的有多少?

972
lushanweb 发表于 2018年06月02日

/upload/bbs/2018/06/02/0192eaec-f542-4157-ae67-3a28fb635c93.jpg

老子玄妙,智商最高,是天才

墨子与孔子都是普通人

墨子实在,直肠子,热心

而孔子话从不直说,也不说死,是个好好先生

墨子的思想源于老子,

老子觉得人“本无自性”,所以无所谓高地大笑,

墨子跟上可以“兼爱”。

孔子礼教谋求一时太平。

老子与墨子看得更长院,是大爱。

墨家所谓贤者:人才技能功伐,朴实,节俭。

“天下无人,子墨之言也犹在。”

……



从零散的历史参考资料中,纵观墨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的践行天道,所钻研的成果涉猎甚广,文学、哲学、手工艺、物理学、数学,在多个领域都有墨子思想的结晶,而他真正在做的事情,是不遗余力的把光明的种子散播到战国时期这片动荡的土地上。



北方墨子

“北方之鄙人”正确的看待自己出身及环境。墨子生于公元前468年,名翟,正是战国初期,各国纷争,民不聊生之际。没落贵族的墨氏当此之时,已经沦为平民。谦虚的墨子自称“北方之鄙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出身和环境,正确看待,并不为此所困。他说:“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他的心也是自由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自由的,可以选择,可以创造,但是因自身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自己生活在重重束缚之中,重在取舍二字。而且,即便是现在,坦然接受自己的出身和环境,也是很多人的人生课题。





少年墨子


“上下而求索”,少年心中树下大志向。做牧童,学木工,少年时代的墨子从小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手工艺上于当时的公输班(鲁班)不相上下,创造了世界第一只风筝。作为没落贵族的后代,墨子是接受一定文化教育的。虽然墨子出生地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都是在滔滔黄河岸边,眼前的风景已经不再满足墨翟求知的心,扛上行囊,墨子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旅。




求知


“吾爱真理”,求真知需要摒弃一切“伪”。墨子选择了当时名声很旺的儒家,学习儒家之术。渐渐地,天赋很高的墨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儒家倡导“以礼治国”,种种繁文缛节数不胜数,墨子产生疑惑“繁缛的礼节迷惑人,动辄三五年的服丧,虚假的哀伤欺骗离世的亲人,对饮食贪婪,对劳务很懒惰。净讲一些华而不实的废话,若天下人都学儒,岂不危哉!”聪明智慧的墨子用一双慧眼鉴别了真假,并且敢于质疑,敢于发声。追求真理的第一步是明辨是非,看透这世间的真真假假。不因众人拥泵而高看,不因没人关注而低视,逃离思想的舒适区,敢于打破一切枷锁和迷惑人的假知。




墨家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独创墨家学派。墨子摒弃儒家,独创墨家学派。虽然短短几字,其间的艰辛困苦可想而知。平民布衣,无根基无依靠,公然对抗声势浩大的“儒家”?这是墨子的勇气所在,践行真理需要坚定的决心和一往直前的勇气,哪怕会失败会面临各种困难,都义无反顾。觉醒并非意味着世间的“福利”,是沉甸甸的责任,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




百家争鸣


“上穷碧落下黄泉”初心不改,踏上使命之旅。好在,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的呼声没有被战事纷争的时代淹没。这和墨子本身的智慧和能力息息相关。他的足迹遍布了华夏大地,“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各地聚众讲学,“席不暖”、“衣不黔”宣讲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抨击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开始追随墨子。此时的墨子已经踏上了自己的使命之旅,不在乎个人得失,不在乎俗世一切,专注于那灵性的果实,致力于传播真理,发光发亮,引导更多人认识真理,感悟天道。




止楚攻宋


“止楚攻宋”舍命制止战乱。鲁班为楚国制造了攻城利器——云梯,打算用来进攻宋国。墨子知道这件事后,急忙从鲁国赶往楚国想阻止这场战争。布衣草鞋,整整走了十天十夜,忘记了疲劳,顾不上休息,两脚在旧茧磨破后又磨出了新茧,路途中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终于来到楚国都城郢。见到了鲁班,以高超的智慧和无可挑剔的口才说服了楚国,楚王不再攻宋,制止了一场血腥战争。(故事具体情形很有趣味,有兴趣的伙伴们可自行百度)。




“废池乔木,犹厌言战”,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只是一场场血腥的杀戮罢了,最苦的就是参与其中的平民百姓!此事也展现出了墨子的大爱之心,为了原本不相干的宋国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甚至抵押上了自己的性命,智慧周旋。勇气、智慧、慈悲缺一不可。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目标。“有伟大心灵的人绝不会有邪恶的脑袋”墨子就是一束光。“墨子的思想和言论,被其门徒编成《墨子》一书传世。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巨著,是墨家学说的精华之作。墨子的基本主张是: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他去世后,墨家弟子仍“充满天下”、“不可胜数”。”





墨子的思想和成就涉猎范围很广,墨子的思想和言论,被其门徒编成《墨子》一书传世。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巨著,是墨家学说的精华之作。墨子的基本主张是: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于是,在墨子晚年,儒墨齐名。他去世后,墨家弟子仍“充满天下”、“不可胜数”,故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则是百家之首。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