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作胜传荆俗 ,剪彩为人起晋风
唐 ? 李商隐
剪纸,又称窗花,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从晋朝至今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中国剪纸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交融在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许多多的剪纸艺人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剪出了五彩斑斓的精彩人生。
『小山村出了大人物』
河南省鲁山县下汤镇农民李福才,目不识丁,腿脚不利,且有眼疾,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农民,却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给了剪纸,创造了无数件精美的传世作品,穷其一生执着于剪纸艺术,被称为“剪神”。
『技艺精湛,誉响全国』
国家级剪纸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神剪”、“怪才”,民间“奇人”,不重声名的李福才同时拥有诸多这样众人羡慕的名号。
其作品《老鼠嫁女》,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作品《百鸟朝凤》《十二生肖》等也在国内民间剪纸大赛中屡屡获奖。
『取材自然,生动传神』
据传,李福才剪纸时从不用打稿,下剪即一气呵成,作品多选材于鲁山农村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春种秋收、割草放牧,古朴纯粹,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虽没有华丽的技法,却生动传神,令人百看不厌。
『以剪为口,直抒心意』
一句话评价李福才的作品“幅幅有故事,个个有情节”。剪子随心而动,画样随意而出,剪子就是他无声的语言,诉说他的喜怒哀乐,表达他的见闻畅想,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美轮美奂的图案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生前追艺一生,后人办展追忆』
2017年,河南省文化厅为缅怀李福才,特意在河南省美术馆为其主办了一场以“心意”命名的鲁山神剪李福才作品捐赠展,作品一经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欣赏,对于一生执着求艺的了李福才来说,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平凡的人生,不凡的影响』
李福才一生在追艺的道路上前行,耗费毕生的心血,根植乡土,守望民间传统艺术,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剪纸作品。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李福才卷》整理收录了李福才生前作品430余幅,给研究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和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