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6周年纪念日,也是第20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团市委、市文明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城市管理局,决定在3月份广泛开展“争当红装志愿者 争做鹰城活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3月份
3月5日为全市集中活动日
活动内容
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
围绕我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倡树时代新风。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文明交通意识;以推进市容卫生整治、净化美化城市环境为切入点,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环境、植绿护绿、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深入推进环保攻坚、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企业、社区、街道、水源地等领域开展清除城市垃圾、宣传环保理念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志愿服务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村庄清洁绿化类志愿服务,带动带领村民一起清理农村垃圾、村内塘沟、禽畜粪便,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开展文明劝导类志愿服务,纠正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开展移风易俗类志愿服务,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孝善敬老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
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医疗卫生、子女家教、农业助收、就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围绕农村空巢老人,组织志愿者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围绕农村残疾青少年,开展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提供日常照料、康复训练、就业支持、励志分享等志愿服务;围绕贫困家庭青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组织志愿者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
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
动员社区志愿者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社会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享幸福美满生活。重点协助所在社区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社会秩序、引领文明交通及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推动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优质的社会服务;大力开展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植树种绿、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
开展雷锋精神和志愿文化宣传教育
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对《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等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在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团、队日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载体,围绕当代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如何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进行讨论,帮助团员青年、少先队员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编印发放雷锋精神宣传页,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起“学雷锋”微博话题,依托各级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志愿者感人事迹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共青团组织、文明办、文明单位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精心制定方案,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安排部署。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开展志愿服务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广泛组织动员
各级共青团组织、文明办、文明单位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以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文明单位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志愿者为核心,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人人争当红装志愿者,使志愿者真正成为活跃在我市城市、乡村的一支有生力量。
坚持重点推进
各级共青团组织、文明办、文明单位要围绕中心工作,充分调动本地区、本单位志愿者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开展好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面部署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确保在“3.5”学雷锋日前后,重点策划开展至少1个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力量,形成统一声势。
加强宣传力度
各级共青团组织、文明办、文明单位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深入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努力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深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元素。要充分运用社交、新闻、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提升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