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话题,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孙君。
几年前,我认识了孙君,他不认识我。那时他在河南很出名,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搞乡建,在信阳平桥区搞了一个郝堂村。没有两年,郝堂村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模板,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
孙君是北京绿十字创始人、中国乡建院联合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民间乡建第一人、生态艺术家。继信阳郝堂村之后,他又到安徽做了一个“三瓜公社”,很快闻名全国,成为乡建的又一个样板。
今年初,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孙君老师,要了一下微信。当时就想把他拉到鲁山县,给他一个村随便折腾。电话说不清楚,就在微信上交流:
我:孙老师,我是鲁山县抓旅游的副县长,有没有兴趣到鲁山做一个村?鲁山县的旅游资源……(以下省去1000字)
孙君:幸会幸会!我很有兴趣。
我:真的,太好了,我随时恭候大驾!
孙君:我在山东还没有一个试点,我们准备在山东抓一个村,刚好你就联系了。
我:孙老师,我是河南省鲁山县的翟副县长,不是山东的。
孙君:
为了缓解尴尬,我说:孙老师,也难怪,鲁山有个鲁字,山东简称鲁。鲁山就是个微缩版的山东。
孙君老师没有接话,其实我说这句话,没有丝毫夸张成分。
在中国,除了山东简称鲁,河南有个鲁山县,其他地方还真没有带“鲁”字的市、县。
河南鲁山县,还真的与山东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早的联系是在周朝,那时河南省新乡卫辉人姜子牙和河南省鲁山人伯禽,来到山东,建立了齐国和鲁国,从此,齐鲁青未了。
河南鲁山在西周初,是周武王封给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所以伯禽才称为鲁公。伯禽代周公到山东,建立了国家,就叫鲁国,他是第一代鲁国的国君。现在的河南省鲁山县当时叫“西鲁”,鲁山县人伯禽到山东后建立的鲁国叫“东鲁”。
在历史长河中,鲁山县的历史要早于山东。
从版图来看,鲁山县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山东。
从名人看,山东省有孔子,鲁山县有墨子,都是圣人,地位不相上下。山东省有书圣王羲之,鲁山县有字圣仓颉。仓颉不造字,王羲之也就无从写起。
从地理看,山东省在海陆之交,鲁山县在南北分界。
从大山看,山东省有泰山,鲁山县有尧山,都是帝王之山。
从河流看,山东省有黄河,鲁山县有沙河。山东省在黄河之尾,鲁山县在淮河之源。
从湖泊看,山东省有微山湖,鲁山县有昭平湖。
从水质看,山东有北方水乡的泉城,鲁山有绵延百里的温泉带,都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但大地的馈赠有所区别:给山东的是清爽,给鲁山的是温暖。
从景观看,山东有莒南天佛,鲁山有中原大佛。不同的是,天佛是天然形成的,大佛是人工雕刻的,是世界第一高的雕像。
从丝绸产业看,山东省和鲁山县都养柞蚕,也叫天蚕、黄金蚕,是在野外放养的,其吐出的丝比一般家蚕吐出的丝更加天然、更加耐酸碱。
从人民气质看,山东人和鲁山人性格基本相似,豪气,爽快,大气,有慷慨激昂、爱憎分明的侠义之风。
从生活习惯看,山东人和鲁山人都喜欢吃鱼。鲁山县的本土作家袁占才有一句妙解:鲁,上鱼下日,说明鲁山人喜欢吃烤鱼。不管在山东省,还是在河南鲁山县,无鱼不成席,无鱼不成礼。
从待人接物看,山东人和鲁山人都非常好客。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于是山东人想出一句口号:好客山东。“好客”二字,其他省还真不敢照抄,因为其出处是孔圣人。而鲁山人不仅仅是好客了,鲁山人见到别人哪怕是外地来的生面孔,都要热情地打招呼:您回来了?鲁山人就不把您当客人,而是直接把您当成了自家人!
在中国,只要是相邻的地方,总会有很多相似。而鲁山县与山东省隔这么远,还有这么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在中国实在少见。
只能说,历史让鲁山县与山东省产生了缘份。所以,才会有东鲁、西鲁之分,才会有墨子故里之争。鲁山县说自己是丝绸之路的供货地,毕竟是养柞蚕的地方,并且离西安和洛阳很近,很多人认同。山东省也说自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实都可以说得通,因为山东也是很早就养起了柞蚕。柞蚕是不是从鲁山县传到山东的呢?历史久远,缺乏足够证据,难以考证了。
历史,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必纠结于故纸堆间,且放开心怀,到山水间寻觅。而正是历史的扑朔迷离,才让山水变得更加有趣。
不是吗?
鲁山县的5A景区—尧山
5A级中原大佛景区,这里有“首引慈云身擎天,足下金刚生瑞莲”的鲁山大佛,高208米,是世界第一铜铸立佛;有重116吨的世纪钟,为世界最大的外击式青铜钟。
鲁山县墨子文化旅游区
鲁山画眉谷景区
鲁山昭平湖
( 来源:鲁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