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霞||衣装见变化 鲁山县作协

1552
网罗天下 发表于 2019年12月28日

我生长的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小孩子,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了大人抠紧手头钱去集市扯两截布,拿回来让街坊懂缝纫的妇女裁剪了,便缝成了衣裤。那时的裁剪,并不专业,一般是有了上衣或裤子的纸样儿,再根据个头、胖瘦或缩或放一些尺寸。所以衣服穿上身,谈不上掐腰收臀,只要款款地套上身,活动自如,就已经很好了。裁缝呢,多是义务工,所以满街满村的,谁家有缝纫机,主妇缝纫手艺又好,年节前忙得不可开交,在那时是很吃香很有人缘很受人尊敬的。

/upload/bbs/2019/12/28/fbf9f8ab-9bc3-48ff-b1ac-2b6b4bb17916.jpg

那时多流行灯芯绒,记得好几个春节,都是红底上印着蝴蝶、蜻蜓或草叶样的花纹。裤子呢,则和男孩儿一样的布——公安蓝。这些布,厚实,耐磨,经洗,一年三个季节不下身地穿着,到年底,也基本是像臂肘、前襟、袖口、屁股肯磨处泛了白,当然还有匪一些的孩子,没等到年底就破了洞,一般是男孩子,大人一边骂着他的匪气,一边在灯下细细地缝补,当然缝补的补丁也稀罕得不好找。那时候对年节的盼望,除了盼得能吃个油光光的嘴外,就是盼着穿新衣。

尤其最激动人心的,是大年三十晚,从大人手上接过叠得整齐的看过无数遍心里狂喜的新衣服,放在枕头旁,期待着一觉醒来,天地日月是新的,人也是新的——浑身上下一齐新崭崭的,于是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地聚在巷口,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又不约而同地抿嘴一笑,这笑声像炸开的锅,一下子天地间响起了脆生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从村前到村后,从村东到村西,从此村到彼村,从此岸到彼岸,那响彻云天的鞭炮声,传递着大地的春声,传递着无数个家庭大人小孩的喜悦之情。待鞭炮声息,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崭新的衣服,欢乐的心情,纯肉馅儿散发着麦香的饺子,和灶间及祖母身上散发出的烟火之香,及父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都是年节撒播在人心田的传统种子。

我记忆最深的那一年,大约是临小学毕业前的一个暑假,勤快的祖母从自留地里掰了白菜叶回来。也不知是人勤还是遇丰年,这一年的白菜叶,硕大,浑厚,青灰的叶片上掠着一层植物特有的色气,透出勃勃的生长之势。时是午后,歇凉下来的我被祖母派去给邻村的表姑送白菜叶。这叶子,是窝浆水的好东西,易酸,久窝不化,且吃起来有嚼头,是下饭的好菜。我听从安排,背着盛满菜叶的背笼,朝一条熟悉的路上走去。表姑喊祖母姨。虽非亲姑,但祖母无女,与喊她妗子、姨、姑的那些我的表姑们都相处甚好,来往甚密,和这些表姑家,我们不仅年节互拜,平时你来我往的,互通信息与有无,从无罅隙或生分之感。尤其邻村这个表姑家,因为住得近,姑父是上班族,人贤惠,干活麻利,秋麦两季种完了他们家的地,总会主动肩着镢头来到我们家的地畔,一帮就是两三天,直至种完。


那个下午,表姑激动地接住我的背笼,邀我进屋倒糖水扇扇子,然后从卧室的箱子里取出一件粉色衬衣送给我。她女儿大我五六岁,是他们一家的掌上明珠,因为人长得排场、性格好、懂事而比两个小弟更得宠。她穿不上的那件粉色衬衣,被细心的表姑藏着,逢这个只有我和她的夏日午后送与我,我试穿上身,长短大小正好合身。我挽着稍长的袖子,一边掩不住地欣喜,一边不好意思地客气。表姑忙劝慰:“就穿上,旧衣服,让啥哩!”

折回的路上,我一路都在边走边欣赏自己身上的那件粉色衬衣,那可是我长上十岁第一件真正的衬衣啊,以前的夏天,都是两件汗衫过夏,便宜又透气。后来那年夏天,祖母与人合买了一截的确良布为我裁制了一件墨绿色裤子,我上学穿,放学要去地里浇菜就不得不换下来,只记得没怎么好好穿就烂了,在心里疼惜了好多年。而表姑送我的那件粉色衬衫,却是那么结实,一直爱惜地穿了好多年,直至穿不上为止,布是那么致密,颜色又那么脆,粉得即嫩又艳,像表姑家千金那金色的年华,让人羡慕,又似我们和表姑家朴素而真切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如今。

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非春节新衣,是在1986年我考上中专临走前,祖母让表姑陪我去街市,在成衣摊前,我们挑选了一件黄色锦纶上衣和浅蓝色西裤,我穿着这合体又结实的衣服,带着亲人们的重托,踏上了一条求索之路。在那里的四年,我用助学金为自己买了白碎花棉连衣裙,买了可爱的乔其纱上衣,还收到来自海南的哥哥的礼品——端庄的浅蓝色套裙,毕业前,我与同寝室友疯狂购买,黄色连衣裙、红色短裙,各色各种裙子,喂足了自己浅浅的少女梦,也美了曾经的校园和风景如画的莲湖公园。

后来社会发展,自我成长,穿衣不再是一个梦想,跟着流行走,马海毛毛衣、紫色真丝连衣裙、绿色裹裙、方格子套裙、碎花曳地裙,暗格子西裤、阔腿裤、喇叭裤、裙裤,羊毛大衣、驼绒大衣,鸭绒棉袄、鹅绒棉袄,各式各样的打底……如今由内而外地讲究起来。每逢换季,只要走出去,都要在时装店流连,只要心动,都会领走,即买即穿,从不拖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如今,时代的发展,物质的丰足,为好衣的女人们提供了展示衣装的舞台。放眼望去,不论是早晚还是城镇与乡村,各色各等的女人都以最美的姿容最好看的衣装在行走,行走在时光的大道上,行走在潮流的最前端,没有人自甘落伍,也没有人与美不睦。(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贾建霞

河南鲁山“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三等奖

 

    贾建霞,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500余篇(首),作品散见于《商洛日报》、《散文选刊》、《陕西工人报》、《陕西老年报》、《陕西文学界》、《秦岭文学》、《绿风》、《中国诗歌报》等报刊,作品入选《回望30年》、《商山新记》、《大美中华》、《富民曲》、《丹凤眼》等书籍。出版散文集《暮春那一袭绿》。现供职于丹凤县委机关。


收藏
觉得很赞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