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葡萄园
孙红梅
张庄村座落在鲁峰山下,春天在这里泼染了一幅油彩画,桃花红,菜花黄、麦苗青,层层叠叠,明艳动人。世界之最的运河渡槽犹如一条巨龙,贴着张庄蜿蜒而过,清澈的河水绕着鲁峰山抛下一道优美的弧线一路向北。一千六百多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方方正正,条理分明,果穗渐露,蓄势待发。
他就是一个传奇,在他身上最能体现军人的浩然正气,在职28年,培养了一批有正能量的年轻干部,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提拔人才。83年进入村委会身兼数职,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工作之余,开动脑筋,发家致富,85年尝试种植葡萄, “一亩园十亩田”,一亩葡萄亩产6000斤,比种粮食要划算的多。93年任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葡萄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丰富,发展前景良好。当然卖果一直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当初种植60亩,就出现了卖果难的问题,他一直在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市场中拓宽眼界。96年考取农艺师,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及时采摘。根据客户反馈信息,出去考察学习,改良葡萄品种、种植模式,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为了省下住宿费,白天跑市场,晚上赶火车,带的干粮发了霉依然拿来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难换来成绩斐然,人在市场没到家,外地客户早就蜂拥而至。张庄村自此成为鲁山县葡萄销售庄口。张庄村依托葡萄产业带动以张庄为中心的辛集乡葡萄产业达到1.5万亩,收纳附近村民到葡萄园务工,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脱贫。2013年,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华豫仙缘葡萄”品牌叫响全国。
迄今30多年,老书记一直坚持通过葡萄产业使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理念,成立葡萄技术培训基地,把贫困户请进来培训技术,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大家都要拥有“造血”功能,学好技术,路才能越走越宽。2011年退休后,就自备电车、小黑板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教学,请专家授课,技术能手切磋交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在路上,服务县、乡镇2.1万亩。“教会一项技术,带富一个家庭”是他的宗旨,“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大家过好了那才叫真正好”。老书记的话句句铿锵又富含哲理,从言谈中你就能感受到他的无私与豁达。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个睿智的老人,从未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老书记每每说话就金句频出,调侃自己“七十岁年龄,四十岁心智,五十岁体格”,是个闲不住的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下到田里就像投入了战斗。作为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掷地有声:“我是共产党员,是最基层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你的增收,奔小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那种自豪与骄傲是当过兵的人一生的荣耀。
天还下着蒙蒙细雨,我留老书记吃饭,他怕老伴在家挂念,开着他的老年电动车执意要走,看着车子慢慢融入油菜花开的原野,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他是一个老党员,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最原始的信仰,那就是正义、善良,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平凡中见真诚。今日之志,明日可期,一直在路上,才能看到更辉煌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