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枚纪念章的故事》

579
lushan258 发表于 2021年08月15日

一枚纪念章的故事

 张其龙

晨光又送走了一个黎明。窗前,望着东升的旭日,他用那粗糙的双手,又轻轻地打开了那半个巴掌大的红布包。这是他多年来,每天早晨都要重复一次的动作,但每次他都是一样的小心而恭敬,生怕碰坏了里面的物件……

一枚红铜质的纪念章,在朝晖里熠熠闪光,映照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他马上挺直了身子,用手指轻轻地拂拭了一下章体,顿时一股暖流再次从指尖流向了心房!他郑重地把纪念章佩在了胸前,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老人名叫任少贵,河南鲁山赵村街人。上世纪20年代末,他出生在一个铁匠家庭里。任少贵从小没登过校门,十三四岁就开始抡大锤,帮父亲经营打铁生意,长大了就成了掌钳的师傅。他为人方正,虽然不识字,但心灵手巧,不光有一手好铁匠刃子活手艺,还精通各种农用机械的修理,更为难得的是,他有一颗红亮的心。

任少贵一生生活平凡,但却有着一个不平凡的精神世界,那就是对共产党的赤诚热爱。说起他的爱党情愫,还得从任少贵的一小段奇遇讲起:

1944年,八路军名将皮定均将军(当地群众都称他为皮司令),率领抗日游击支队(第一支队),挺进豫西。1945年夏,党的“七大”闭幕后,皮司令一部,曾短驻赵村街。

一天,抗日支队的一位司务长,找到了任少贵家铁匠铺,要求定制两把菜刀,并想尽快取货。任少贵的父亲是个高手铁匠,一听八路军队伍急用,便马上应承了下来,并立即特别加工赶制。

第二天,任少贵受父亲的委托,要把加工好的菜刀送到部队。临走前,父亲交代他:刀钱咱不收,八路军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队伍,不讹不抢,是帮穷人打天下的。你也看着的,昨天两个战士还帮咱拉了一天大风箱,连咱的饭也不吃,你再去园里薅些青菜,一并给他们送去。

司务长付钱时,任少贵讲了父亲的交待,坚决不收,但部队上不同意。这时一位中年汉子,从屋里走了出来,听了事情的原委,那人走到任少贵跟前,拍了下他的肩头,询问了他的名字、年龄和家庭情况,任少贵如实作了回答。据任少贵回忆,当时周围的人都称那人叫王政委。那个政委见任少贵虎头虎脑,对部队有感情,便对他产生了好感。

于是王政委拉了条板凳,让任少贵坐在身旁。

“小伙子,我挺喜欢你,你随我们走,参加八路军怎样?”王政委很认真地征求任少贵的意见。

“我也很想跟你们走,但我走了,就没人给我爹抡大锤了,我家是靠打铁吃饭的!”任少贵遗憾地回答。

“唉,也是!”王政委轻叹了一声,接着说:“你的青菜我们收下了,但刀钱部队一定得付,这是八路军的纪律!”王政委对司务长挑了一下嘴,“可不能亏了老乡!”

王政委和任少贵聊了将近半个时辰,让任少贵听到了很多新鲜事物,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共产党、毛主席、八路军、党的政策、革命目标,还有那些他似懂非懂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名词儿。

分别时,王政委从胸前解下一枚纪念章,托在手中,语重心长地说:“小任啊,这枚纪念章是刚刚召开的党的七大的宣传纪念品(王政委向任少贵介绍了上面字的内容),很珍贵!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你要好好保存它!有很多革命道理,你长大了都会懂的。以后你要在群众中,经常宣传党的政策和毛泽东思想,迎接新中国的建立……一颗红色的种子,就这样播在了任少贵年青的心中!

任少贵一向把那枚纪念章当做命根子。当年抗日支队撤走后,国民党保安团,曾上门调查任家卖菜刀的事儿,因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并且他们也不知道纪念章的存在,就不了了之了。事后任少贵的父亲怕纪念章惹祸,让任少贵把它埋掉,但任少贵嘴上答应,暗地里却把纪念章藏了起来!

我和任少贵是亲戚,管他叫表叔。记得文革中有一天,他到我家做客,我见到了那枚纪念章,当时他摘下来让我细看:那是一枚比一元硬币稍大一点儿的圆形章体,上面沿圆周铸有一行繁体阳文,“宣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下面好像还有小字,年代久了,我记不清内容了。现在想来,那真可能是党的七大的宣传品,当时发行量较小,在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当时我还是个大孩子,很喜欢那枚纪念章,还开口向他讨要过,但我那老表叔马上拒绝:“不中,这东西我可谁也不能给!这是当年皮司令给我的,还交待我有任务呢,我要一辈子佩戴它!”

解放后,任家和其他农民一样,翻了身。任少贵参加了农会,成了贫农代表。以后的岁月里,他积极参加土改,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当地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少贵一向都是骨干!

图片


多年间,任少贵一直向党组织靠拢,曾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阴差阳错的耽搁,组织关系一直未得到解决。不过任少贵对这并不在意,他总说:我虽然在组织上没有入党,但我的心早就和党紧紧连在一起了!共产党好,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我一生都要跟党走。而那枚纪念章,就成了他的理想寄托和精神支柱,他把宣传党的思想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使命。

虽然他没有文化,但任少贵平时心中跟明镜似的。凭着对党的坚信和对党政策的理解,他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总是强于一般群众。

文革中“破四旧”,造反派要砸毁当时区公所的房屋装饰(区公所的房舍是晚清时晋商“裕雍和”建造的豪宅),任少贵知道后,就和其他几位贫农代表极力阻止,他们给造反派讲道理,辨析“四旧”的概念,最后,终于让区公所躲过了一劫!

当年,为保护老干部,任少贵也尽过力。批“走资派”时,运动一度扩大化。当时,农村主要的领导干部,都要挨批斗。赵村大队要批老支书时,任少贵又站出来向当时的大队革委会提议:老支书不能批斗,他是好干部,多年来大公无私,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儿,这样的干部要挨批斗,那以后谁还敢再当干部?因任少贵是贫农代表,话有影响力,所以大队革委会采纳了他的建议。

“听党的话,跟党走,要落实在行动上,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平时,任少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甘于奉献,服务群众,不计个人得失,生活中他一向践行自己的诺言。

任少贵有一手好的修理手艺,平时可没少给乡亲们义务修理东西,有时还赔钱搭零件,落下了座座好口碑!七十年代初,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他支起红炉,并拿出积存多年的铁器原料,为大队基建队打制工具。大队付钱时,他不收,大队干部们不依,他才勉强收了成本费,连补助的工分也不要!

对任少贵的行为有些人不理解,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爱出风头!但任少贵把那些话,全当成了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1974年,赵村公社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东风大渠。任少贵主动请缨,到工地上打制工具,修理器械。每天总是有大堆的活儿,他白天干不完,晚上就接着干,有时还带伤作业。但他从没要过加班工分儿!大家见他总佩戴着那枚纪念章,都以为他是老党员,常夸他: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

党的十八大后,耄耋之年的任少贵,已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买了辆小摩的代步。车上挂上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画像,胸前佩着那枚纪念章,当起了党的思想的义务宣传员。不管是遇到熟人还是生客,他总是以自身的经历,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和国家的建设成就,现身宣传党的功绩和思想政策。个别人说他是“神经病”,但绝大多数人都被他那坚定的信仰、执着的意念所深深地感动着。潜移默化间,大家都更加深切了对党的感情!

三年前,老人走完了自己的生命里程,在国泰民安的盛世,含笑九泉了!临终前,任少贵交待孩子们,丧事从简。唯一的要求,是让那枚纪念章要永远戴在自己的胸前!

的确,是那枚纪念章启迪了他的人生,也是那枚纪念章灿烂了他一生的精神世界!

任少贵平凡一生,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像一棵小草,力报三春晖;又像一颗露珠,用生命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他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似乎又像一面小旗帜,你若仔细地审视,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定会肃然起敬吧!

/upload/bbs/2021/08/15/deafd487-8926-4607-81f8-9b2f1229add7.jpg

(图/王建中 何进文)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