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乡间草木寄深情》

1448
lushan258 发表于 2021年08月16日

乡间草木寄深情

张振营

叶剑秀的这本散文集定名为《怀念爱》,爱即是情,他把乡愁、乡情、乡韵、乡趣、乡事融合在一本书中,而载体就是乡间那些草木,书的封面是淡淡的绿色,那是乡间草木最基本的原色,印在封面上的“桑菊春榆五月艾草”八个字又昭示了他一颗对故乡本真的、浓厚的爱恋之心。

叶剑秀散文里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在文学这个百花园里,乡土散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作家,叶剑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至今还居住在乡村,深情地挚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有着切身的生命感悟和发自内心的感恩。笔下的乡土风情,如《腊月的味道》《端午节记忆》《鲁山味道》《年味》等等,乡村人物中的《怀念爱》《青丝花发藏岁月》《老娘饺子》等无不充满感情色彩。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乡间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这样的发展变化,他由衷地赞叹,用文字深情地书写,这中间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我家房子的高度》《自行车的故事》《乡路》《天下怡然》等等。为时代而歌的同时,从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变化之中的焦虑和忧虑,如《河里的水井》是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古老的家乡有了新的神话,小河里多了几口水井,最初我是不信的,等回乡看了以后,我黯然失语了”。前些年为了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比较突出,因采矿致使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叶剑秀无力阻止,只有拿起手中的笔给人以警示。好在习主席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叶剑秀的笔触与这个理念不谋而合。《乡村的救赎》是对空心村和空巢老人的忧虑。“乡村变成华而不实的空巢,里面并非盛满温馨,新房舍新环境,谁来呵护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灵?谁来关爱老人孩子?谁来解决新的问题?谁来烘热它们生存的温暖?”叶剑秀写这篇文章时国家还没有乡村振兴计划,而现在这个计划正在展开实施,叶剑秀的担忧,国家正在解决,这一点又说明他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叶剑秀不仅有家国情怀,还有悲悯善良之心,《瓜事》这篇文章很短,暴雨来临之际街头卖瓜父女的焦虑,文中的我想帮一下,一次买了四个瓜,切开后全是生瓜时老婆的埋怨以及我的无语,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卖瓜父亲的怯怕,姑娘目光中的感激,卖瓜父亲先是不卖最后两个瓜,说是不熟,到后来的要奉送。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真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仅仅是善举,传递的是温暖和信任,他奉行的是“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upload/bbs/2021/08/16/d7fad3c5-a5fe-481e-b214-9a48bc2c742c.jpg

叶剑秀散文的艺术张力。在叶剑秀的散文里,有写草木的,如《在草木间行走》《村口的皂角树》《香椿》《春韭》《槐之情》《仲秋柿子红》等等,有写风物的,如《缸的记忆》《花瓷流韵》等等,有写村庄的,如《乡村词典》《乡村冬日》《家园》等等,有写亲情的,《如陪伴》《亲人》等等,有写景物的,如《品山》《土门行》等等,无论是写草木,写庄稼,写乡村,写景致,写亲情,写风物,还是写衣食住行、儿女情长,都信手拈来,随意铺垫,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酣畅淋漓的写法,让我们随作者的笔,时而在乡间的村舍间徘徊,时而在村头的小河边漫步,时而用目光扫过老物件,时而在一棵树或是一棵草前驻足,让我们对乡村也有了畅想,甚至也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幸福,有甜蜜,也有失落和痛苦的乡间,就像阡陌纵横的的庄稼地和防护林,仿佛如乡村薄雾的早晨,不仅有湿漉漉的线条分明的轮廓,还有隐隐绰绰的魂魄在里面,字里行间似村头的小河淙淙流淌,涌动着浓浓的留恋和淡淡的乡愁。这是《乡村词典》里的一段话“想家了,其实就是想亲人,想村庄了,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生活的节奏和工作的质量,不回家一趟,整个人都将恍惚紊乱起来。于是机票、船票或车票,点动手指就定下了,回归的心早已飞向那个叫家的地方。所有的念想踏踏实实落在村头的树梢上、老井的苔藓上、母亲苍老的皱纹里,那个瞬间不知为什么胸腔里会泛起一阵酸楚,眼里有了闪闪的泪花”。这类的乡愁话语在叶剑秀的文章里比比皆是,读起来很柔和,很细腻,很质朴,很温暖,有局部的精细,也有整体的豁达,品文字就像品茅台,醇厚而浓香。

叶剑秀的散文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他笔下的乡村并不是全国的乡村,也不是平顶山其他地方的乡村,而是独一无二的鲁山乡村。鲁山人杰地灵,自古民风醇厚,文脉久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叶剑秀,立足于鲁山大地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传承的是散发着泥土馨香的鲁山文化。他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鲁山形象大使的作用。《母亲的炊烟》等展示的是故乡人安贫乐道的生存哲学,《墨子岭上教子沟》《花瓷流韵》等是作者对乡村文脉的不舍和继承,《家园》展示的是故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端午槲坠》是对家乡物产美食的陶醉,《鲁山与丝路之源》《高桩故事》《泥塑人生》是对乡村艺术的追溯和探究。我认为散文就是写好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体验过的,自己参与过的这样的生活,从生活中提练出的锦绣文章最有嚼头,最容易回味。叶剑秀正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才能在游刃有余中从容地写物叙事,带着对故乡的热爱、留恋和一种近乎固执地坚守,还有对乡土生活的切肤般痛楚的体验、细致入微的观察、见微知著的思考,写起来才能充满激情,让文章饱满、丰富。叶剑秀的散文,通过记录心灵的轨迹来感悟生命,感悟人生,通过朴素的叙述和灵动中见思想的创作,把乡村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才有了如画卷般的乡土风俗图景。

 (图/马进伟 谷晓峰)

作者简介

张振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平顶山市作家协会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平顶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出版有散文集《心泉》、《时光里的印痕》、《原乡》、《幸福读本》等著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散文》、《散文选刊》等。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等年选、文选集。《甲哥和他的知青兄弟姐妹们》获《人民文学》“大地之光”二等奖;《初秋》、《渡口春秋》分获全国报纸副刊二、三等奖;《水墨尧山》获”大好河山”全国文学大赛银奖和平顶山市首届游记大赛一等奖。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