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天最好赚的钱就是孩子们的钱。孩子们的童装、童鞋,玩具……很多都比成人的贵,因为我们中国的父母更多的愿意富养孩子,这是无私的爱。对于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学习”,家长们更是尽其所能,可以节衣缩食,可以挥金如土。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却往往不尽人意。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们是爱莫能助,心有余而无从下手。其实,说复杂,“学习和教育”真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很多,有时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错综复杂。但如果说简单,我们也可以剥茧抽丝,去掉繁芜,得其本质,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
一、学习需要孩子自主规划和管理时间
我们知道,任何人只有他自己主动投入学习,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显然,学习是一个用心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时间的过程。只有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还一定要做好地事情时,他才会统筹安排时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计划,或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时,自己该如何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系统。一个没有规划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很难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即使他在看书、做题,也只能说是在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真正意义的学习是把学习当成一个目标,而且,能够全心投入精力去研究如何能够更高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二、学习就是知识对接、同化,吸收并应用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并非是简单的记忆知识的过程,它是需要学生不断地把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已学习过的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就需要学生大脑中储备丰富的“原有知识”,并且养成不断地把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够越来越完善。
1、给孩子储备丰富的原有知识
原有知识的埋藏,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做一些看起来简单的“无意义”的事,甚至看不到任何学习成效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要求家长要放下眼前的利益,放下检验学习效果,放下孩子在班级的名次,能够更多的关注孩子知识埋藏。融入大自然,增加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都是孩子未来走向课堂的原有知识。比如:树叶为什么秋天就黄了,而且落到了地面上。有过感性认识的孩子,他们会更容易探索和分析事情背后的本质原因。
要给孩子不断储备丰富的阅读,埋下丰富的知识底蕴。这些就是未来孩子在课堂上理解老师“规范学科语言”的基础。而要给孩子储备原有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家长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的比较,不要去看别人的孩子会背多少诗,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数学题,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的一生学习买下生机勃勃的种子。
2、善于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原本是一名物理老师,在儿子初二时,我并没有系统的给他讲授初中的物理知识。因为那样,就会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知识的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恰恰是在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在未来学习中的思维能力。
孩子的思维能力远远大于任何一个知识本身。一个孩子能否借助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来锻炼思维能力,是这个孩子是否具有学习力的关键。如果家长只关注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知识简单时学习成绩很好,越到高年级,越需要知识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时,就由于缺乏思维能力而出现学习低效,成绩下降了。
三、学生的“情绪状态”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在高考时,你第一科没有考好,有些孩子第二天的情绪会变差,结果影响后面的考试也不太好,甚至之前一直有优势的科目成绩也变得很不理想了。
其次,孩子在学习知识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记忆效果。孩子在积极的情绪下,能达到高效学习。就如“踢猫效应”,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初、高中的孩子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加之青春期,那么,他们的情绪变化,对学习的影响就更大了。家长和老师要调整好孩子的情绪,用积极的情绪,让孩子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贯穿孩子学习的始终。在小学,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即使没有什么学习习惯,他的成绩也会很不错,因为他完全可以不用在草稿纸上进行任何运算。但是,到了高年级,一道题中有好几个变量,而且每个变量都很复杂。这时需要他把题中的内容记录在草稿纸上,结果,由于这类孩子并没有一个动笔运算的习惯,所以就会导致他们解题的能力下降。很多题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出错,老师一讲就觉得很简单。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这个学习习惯的支撑,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做法,而且还要随着学习的内容不断的调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但只要孩子以建立“学习系统”为目标,不断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就会化繁为简。孩子一旦建构起学习系统,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多了。学习就是让孩子自己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然后进行良性循环,不断地学习、吸收,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学习系统。
洗去铅华,方得初心,孩子的学习绝不是看打多少分,或是你花了多少钱去补课,孩子的学习是要看他心的成长,精神的独立和思维的发展!
———————————————————————
作者简介:《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作者 刘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