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田野中走了出来,手里多了两棵青色的白菜。邻家大伯赶着一群羊回来了,站在路旁与父亲打着招呼:
“吃饭了没?”
“还没呢。”
两人谁都没暗示对方就都坐在了田头上那几棵稀稀松松的秸秆上,那是今年夏天留下的。
今天天气很好,太阳不知怎么的突然大方起来了,一下子多了些光照与温暖,鸟雀也活泼起来,比往日多了几分鸣声,一旁的羊也来凑着热闹,不停地“咩咩”地叫着。父亲与大伯让起了烟,我闻着呛人,就闪到了他们身后。
斜阳打了下来,照在田野的绿上,照在羊的白上,照在我家那几垄白菜的青上,一切都变得圣洁起来,也照得我们仨儿满头满面。
我向来是喜欢看这样的风景的:父亲坐在影子上,留给我的仅仅是一个背影,与朱自清文章中父亲的背影不同,我父亲是要比他父亲年轻一些,虽是抵不过白驹过隙,但仍让我感到一丝庆幸。这背影应是要健壮有力些,饱和些。父亲的面前是不停延展的绿。青麦也涨到了脚脖处,经过几次霜打,已变成一种特有的深绿色。偶尔夹带着几垄青菜,那与麦子同色的是菠菜,高的是蒜苗,青的是白菜…就这样连缀着天空,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田间小路上都种满了成排成排的白杨。秋天已过,叶子自然地就落尽了,只留下些枝杈;较近的几百米处还有一个用那种很大块的砖搭成的小屋,那是留给农忙时,在田里照看粮食抑或是在初夏给田野浇水的人住的;天空像喝醉酒似的,脸色晕红,却多了几缕金黄。白云惬意的舒展着,像在劝那天空说,切勿贪杯;太阳西沉,被远处那人家的袅袅炊烟托着….
其实,很多时候醉可与酒无关。
田野,我看了千百回,却总看不厌。年年不同,四季不同,每天又都不一样,又怎么能看厌呢?
村里的一些人出来吆喝着那些和我当年一样,爱在田野中嬉戏的顽童回家——冬天的天说黑就黑。
父亲拍拍身上的泥土站了起来,拎起白菜,看着天已变成灰色;村中许多人家都升起了炊烟;大伯赶着羊正往回走,他扭头看着我:
“走吧,回家去。”
我赶紧跟了上去,并用手很快地抓起两朵野花,我嘴里轻念着前几日刚学过的诗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身后,依旧是那片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活下去的田野,甩掉的是夕阳与柔风。
作者:史园园 指导老师:靳素敬
作者简介:史园园,鲁山一高高一(3)班学生,2000年生于鲁山县马楼乡丁楼村,曾就读于马楼乡平宁小学,鲁山县第五初级中学。
发布人:鲁山县一高 发布时间: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