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嗅文骨芬芳

457
网罗天下 发表于 2018年07月17日


    爱极了那种发黄的旧书夹着经年的陈香,宛若酿了许久的白干,味醇厚,其中的铅字墨痕,总能在心河中溅起浪花,不绝如缕。

    暑假时清理书柜,瞥见父亲的枣木柜里静静地躺着一本《万历十五年》书皮已破损了许多,但依旧可辨得父亲曾经阅读的痕迹。恰好那日家中无人,我席地而坐,伴着凉风和日,在半室静寂中读完了这本看起并不怎么厚的史书。

    黄仁宇写完这部书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寓居在美国时吧,但其中要表达的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新潮。我读过那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关于明朝也自诩略知一二,但黄老的《万历十五年》中,却让我愧觉对于明朝我仅是稍知皮毛而已,黄老是写一年而窥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而一般人,却只是反其道而行了。

    明朝是一个注定灭亡的朝代,但在之前,我一直以为是由于皇帝的缘故,但黄老却认为不尽然,崇祯自缢煤山前,励精图治,标准的中国好皇帝,明朝灭亡黄老简明扼要地总结,制度。

    那日下午,我就记住了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纠葛。幼年丧父的老实人发现师长竟然瞒着他做了许多坏事,老实人的心情又是如何。

    张居正可以代表文官制度,万历代表的便是皇帝制度。当文官制度崩溃,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武官制度又该何去何从?明朝,还有一种“宦官制度”,张居正的孤立对抗,海瑞的过分耿直,万历又连接十几年不上朝,偌大的中国,被一群宦官戏于股掌,明朝为何不灭?

    不同于那时明月富有人情的笔法,黄仁宇仅用冷淡清冽的笔调,简笔勾勒出万历十五年明朝的模样,这其中带给我更多关于王朝,制度乃至人生的思索,又谓之重建了三观。

    是每本书的通性吧?总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蜉蝣一日见一日晨暮,史书一年知一朝兴衰,万历帝的绝望,张首辅的无可奈何,海忠介的孤独耿率,明明仅是一个人,却带给我一个王朝的思考,灵与肉的精华,心与世的碰撞。

    再次细嗅文骨芬芳,再次灵肉污垢,徜徉铅字间,徘徊墨痕中,这何尝不是心灵的碰撞?


———————————————————————

指导老师:张 晨

作者简介:李铭菲,高一(19)班。

发布人:鲁山县一高    发布时间:2018-04-26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