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诗文风格及创作成就研究
本世纪对元结诗文风格及创作成就进行研究的成果也不少:
汤擎民《元结和他的作品》是本世纪出现得较早的一篇系统、全面论述元结诗文风格和成就的文章。该文认为,元结的古典散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说是元结所独创的政治批评和社会批评的论文,而且,元结的散文,喜欢用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抒发议论,显然是受了“庄子”的影响。他喜欢用诙谐荒诞的话,自然和他“荒浪”的性格有关。元结的文章体现了他的热情、爽朗、倔强和介直的性格特点,和他的为人一样,是与世不合,坚决反抗流俗的。元结诗歌的内容和他的散文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有对上古之世的向往,对衰世末俗的讽刺抨击,还有述说自己出处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态度、描写山林景物以及退隐生活。而安史之乱起后战争的残酷、官吏的贪暴、人民的疾苦,成为他诗歌的主要题材。战乱的社会现实在他为数不多的诗篇中,得到极其深刻的反映。这和王维、岑参等同是身经安史之乱而其诗作不大呈现时代的暗影是大不相同的。文章最后论述了元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毫无疑问,元结是唐代文学革新运动中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的开路人之一;过分强调他的作用是不合实际的,不给予应有的地位也是不对的。近年出版的文学史书,有的仅仅提到他的名字,有的把他附属于比他迟半个世纪以上的白居易一派。这样处理,都不能正确地反映唐代古典散文和诗歌革新运动的历史进程的。”
孙望《元结评传》则认为,元结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的杂文性的散文,而其写作目的大多数都是为了揭破人间诈伪,抨击腐败政治,暴露黑暗现实,反映人民疾苦。该文认为,元结是一个实际从事政治事业的政治家而兼文学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段时期的唐代社会现实,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以淳朴浑成的风格写诗,以古拙犀利的健笔写文,在诗和散文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虽然不必去跟杜甫、白居易或韩愈、柳宗元相比,但在唐代作家中间,他确实独标一格。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中一个有力的前驱,同时也是唐代辉煌的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个杰出的作家、诗人。
聂文郁《试论元结诗的艺术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切义醒目的诗题、详尽清楚的本事、适宜便当的体裁、松宽自然的韵脚、细致缜密的描写、浅显质朴的语言。其《论元结的系乐府创作》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元结对新乐府工作的自觉程度,还探讨了元结的系乐府工作没有像中唐新乐府运动那样轰轰烈烈地搞起来的原因。其《论元结的山水诗》则以元结出任道州刺史为界将元结的山水诗创作划分为前后期,且大多作于后期,反映了他在去就进退的矛盾夹缝生活中的消极求退的思想。
徐传胜、林蔚兰《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中唐诗人元结》一文则认为“元结诗作的社会价值是明显的,它的审美价值也不可忽视。他的诗在语言上多自民间口语提炼而来。他极力反对陈言,摒弃典故,务去冷字僻辞,力求文字的浅显质朴,韵脚也较轻松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将元结与其他作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如黄炳辉的《次山文开子厚先声说》将元结的散文与柳宗元的散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柳文简古、尚奇、理趣是柳文的特色实际上源于次山。再如《论元结――兼与陶渊明相比较》从分析元结的思想入手,来论述他的作品,并比较他与陶渊明的异同。
元结作品整理和版本研究
孙望的《元次山集》是一个经过精心整理的新校本,曹济平在《读新版〈元次山集〉》一文对之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文章认为,首先,该书引用资料范围较广,校勘精细;其次,这部诗文集的篇次是以写作年代先后编排,已非诸本之旧;第三,集前冠“前言”和“凡例”六条,集后附录五事。但是,总观全集,在校勘方面尚有一时疏忽之处,而且在排印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小错误。聂文郁的《元结诗解》是完全依照孙望的新校本《元次山集》编次的,照录了孙望的校勘记;诗解分两个部分:一为注解,一为评介,注解比较详细浅显,评介也深入浅出。书后附《元次山事迹简谱》和《历代诗文评摘要》,便于读者参考。
《箧中集》诸诗人研究
《箧中集》是元结编选的一部诗集,其中作者多为盛唐中后期科场失意、仕途蹇困的中下层士子,而且他们的创作风格也相近,在盛唐后期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他们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也不太多。
1937年,孙望发表了《〈箧中集〉作者事辑》,有史以来首次较全面、系统地对《箧中集》中诸诗人的生平进行清理,为进一步研究他们的诗歌创作活动、分析其诗歌艺术旨趣作了史料上的铺垫。
1984年,朱延春又对《箧中集》进行了标点和注释,为研读和欣赏这些作品作了普及工作。
1987年,王运熙发表了《元结〈箧中集〉和唐代中期的复古潮流》一文,从社会政治、文化及文学创作潮流等各个方面,探讨了《箧中集》所选诗歌作品的创作倾向和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了人们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跃进的《〈箧中集〉与杜甫》则探讨了元结为何不选杜诗入此集的原因,论述杜甫与此集在创作风格方面的异同。
另外,八十年代以后,还出现了几篇专门研究《箧中集》中诗人孟云卿生平及其诗歌的论文。如张清华《杜甫与孟云卿》介绍了孟云卿与杜甫的交游和诗歌交往情况。张清华的另一篇文章《孟云卿及其诗歌》,则是一篇全面研究孟云卿生平、思想和创作活动、诗歌艺术成就的论文,颇多己见。张国举的《孟云卿生年藉里考》则不同意闻一多《唐诗大系》对孟云卿生年的推断(公元729年),认为孟云卿当生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至于其卒年,该文认为,约在德宗贞元七、八年前后。文章还认为孟云卿的籍贯当为河南,反驳了武昌、平昌、关西诸说。
作品来源:鲁山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