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元结根植鲁山(下)

231
Jerry 发表于 2018年11月08日

元结的民生情怀深受鲁山文化的熏陶濡染


鲁山县历史悠久,60万年前南部山区就有人类活动,7000年前已形成原始村落。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唐贞观元年(627)改鲁县为鲁山县至今。 这里是世界刘姓始祖刘累、平民圣人墨子、造字鼻祖仓颉的故里,远古时期黄帝、炎帝联手在这里与蚩尤激战,商后曾在这里沐浴温泉,北魏太守郦道元称这里的温泉“可疗万疾”,战国时期鲁阳公在这里挥戈回日大获全胜,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里发源流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这里招兵买马等等,形成了炎黄文化、墨子文化、刘姓文化、仓颉文化、温泉文化、牛郎织女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影响深远的鲁山历史文化。


元结的曾祖仁基,为朝散大夫、褒信令,袭常山公。其祖利贞,为霍王府参军。其父延祖,为魏成主薄、延唐丞。延祖是一位喜欢清静恬俭的人,辞官后归隐多产灵药的鲁山商余山。元结自小在这里长大,耳濡目染了丰富多彩的鲁山历史文化,为他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上了喜山乐水、忧道悯世的心古、行古、言古的烙印。在道州任上,他践行了一个为民谋利益的好官职责。颜真卿在《元次山碑》中写道:“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余家。”后来,元结转任容州(今广西北流市)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安史之乱后的容州与道州一样民生凋敝,元结到任后经过几年治理,生产恢复,人民康乐,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元结的骨子里流淌着鲁山历史文化的血脉,心忧天下、正直刚毅、情系民生、敢说敢干、铁肩道义、宁折不弯,他以如椽之笔写就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精神情愫。他在《贼退示官吏》一诗中写道:“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海边。”以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展现了百姓的艰难生活,犹如杜甫的史诗一般,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刻骨铭心。


元结的民生情怀闪耀着千年不灭的历史光芒


元结生长于鲁山,挚爱着鲁山,死后葬于鲁山,影响着鲁山,千百年来深受鲁山人民的爱戴。在元结去世三百多年,鲁山诞生了一位抗金英雄牛皋,像元结在安史之乱中那样抵御强敌,屡立战功;在元结去世后一千多年,鲁山又出现了一位“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徐玉诺,他特立独行,心忧天下,颇有元结遗风。


元结去世后,当年十一月归葬鲁山青条岭,好友颜真卿亲笔撰写碑铭。作为书法大家,颜真卿一字千金,轻易不给人写字,他为元结倾情撰书碑铭,足见情深义厚。鲁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怀发对元结与颜真卿研究很深,他认为颜真卿为元结书写碑铭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俩同为玄宗时进士,同朝为官;二是颜、元二人同是唐朝的忠臣良将,刚正不阿,德行互慕;三是颜、元二人曾有一次堪称完美的合作。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元结带兵镇守九江,九江离他在数年前因避安史之乱所居瀼溪不远。这年八月,他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处境,便写下了表面歌颂实际讽刺的《大唐中兴颂》,叙述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克复长安、洛阳之事。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他邀好友颜真卿将文章刻于今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岩三绝”。后人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千余年来,文人墨客前来观赏,络绎不绝。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原在鲁山县城北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一高校园内,外有明代修建碑亭以遮挡风雨,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该碑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曾经在鲁山一高求学几年,课余饭后常在颜碑亭驻足、散步、感怀,但从没有进去看过碑文,因为门锁着。平顶山晚报记者魏新伟也在鲁山一高求学读书,作为记者,他多年后才一瞻碑容,并多次撰文介绍宣传。张怀发是颜碑研究的专家,他说:“元次山碑文畅、字淳、情切,表、铭、序齐备,为唐碑体式之典范,对后世碑刻有深远影响。”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证实,2009年1月,张怀发将珍藏于鲁山一高的残缺《元次山碑》共1377字进行了复制,不但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颜体书法摹本,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篇鲁山人元结为人的美文,为后人贡献了一份精神财富。


人以地名,地以人扬。综上,元结的民生情怀,是鲁山的滋养,鲁山的骄傲,平顶山的荣耀。我的老家关庙杜村和元结的老家商峪口村同属鲁山县马楼乡,相距不过二十里远。关庙杜村大多数是杜姓,据说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村中还有十几家元姓,不知是否元结的后代,作为杜甫的后人,我为家乡先贤元结感到自豪。元结不论在哪里做官,都给当地人民谋福祉、做好事,深受百姓的拥护、怀念。《鲁山县志》、《永州府志》等都有他的事迹记载;除河南鲁山把元结当做元神仙立碑建庙四时祭奠纪念外,湖南道州还为元结建立了生祠,湖南祁阳县建立有元结碑,广西桂林至今还有元结的手迹题字,广西清远留有元结建造的海阳湖等。元结,作为平顶山市的“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必将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作品来源:鲁山文学艺术网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