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文化:关于鲁班的里籍、姓氏及遗迹

780
Vce. 发表于 2018年11月08日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轴心期春秋战国时期工匠技艺文化的杰出代表鲁班 与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为同时同地人。研究鲁班的基本材料保存于《墨子》之 《鲁问》和《公输》两篇中。鲁班的里籍同墨子一样在楚国鲁阳邑,即今河南 鲁山县。鲁班之“鲁”系因其世代居住于自夏以来就以“鲁”为名的鲁阳而获 得的“以地为氏”的姓氏。“公输”是鲁班的号,其后人才以“公输”为姓。河 南鲁山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鲁班遗迹和传说。


【关键词】鲁班 墨子里籍 河南鲁山遗迹


鲁班是我国民间土木工匠世代供奉的祖师,春秋末年“鲁之巧匠”,史籍多 称其谓“公输子”、“公输般”或“公输盘”。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国家将建筑领 域的最高奖取名“鲁班奖”,一些地方因之掀起研究鲁班的热潮。本文试对鲁班 的里籍、姓氏及遗迹做点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研究鲁班的基本材料


鲁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轴心期工匠技艺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与人们的衣 食住行生活关系密切,而受到后世广泛持久的尊崇。不仅民间将之奉为土木工 匠的祖师,而且从秦汉到唐宋历代存世文献也多有称述。但若论研究鲁班的基 本材料,则无疑数保存于《墨子》之《鲁问》和《公输》两篇中的记载。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 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 此若执,亟败楚人。公输子自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 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 因此若执,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 ‘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 之义亦有钩强乎?’子墨子曰: ‘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我钩强,我 钩之以爱,揣之以恭。弗钩之以爱,则不亲;弗揣之以恭,则速狎;狎而不亲 则速离。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今子钩而止人,人也钩而止子;子 强而距人,人也强而距子。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故我义之钩强,贤 子舟战之钩强。’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 子谓公输子曰: ‘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 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公输子谓子墨子曰: ‘吾 未得见之时,我欲攻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 ‘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 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鲁问》)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 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 3 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公输盘曰: ‘吾义固 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 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为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为仁。知而不争,不可为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 杀少而杀众,不可为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 ‘然,乎不已乎?’公输盘 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 ‘诺。’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此为 何若人?’王曰: ‘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 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 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 枏、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攻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 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 故,子墨子曰: ‘公输盘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禽滑釐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子》)


其它文献所言鲁班事迹、技艺,或转述于此,或生发于此,概无例外。因 此,《墨子》所载可说是研究鲁班的最基本材料。由此记载鲁班与墨子技艺和思 想交锋的材料,我们可以断定鲁班与墨翟同为春秋末期手工工匠出身的智者, 二人不仅生活于同时,而且主要活动于同地——楚国。


鲁班的里籍


关于鲁班的里籍,宋代以前有三说。其一“鲁人”。朱熹《孟子集注·离娄 章句上》注孟子曰: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谓: “离 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其二“鲁国人”。《文选·西京 赋》薛综注“命般尔之巧匠”称: “般,鲁般。一云公输子。鲁哀公时巧人。” 其三“敦煌人”。《太平广记》引《酉阳杂俎》称: “鲁般,敦煌人”。近年又冒 出一个“滕州人”说与曲阜争鲁班故里。


“滕州说”最晚出,不值一驳。“敦煌说”虽为晚唐段成式的小说家言,不 足采信,但从中是可以看出些端倪的。段成式籍贯临淄(今山东淄博东),距曲 阜不远,他不书鲁班为曲阜人,而书“敦煌人”,说明在唐代山东人并不认为鲁 班是春秋鲁国人。下边我们重点辩证一下“鲁说”与“鲁国说”的是非曲直。


春秋末期有两处以“鲁”为名的地方,学界称之为西鲁和东鲁。西鲁即当 时楚国的鲁阳邑,在今河南鲁山。这里早在夏代就以“鲁县”为名了,《左传》 有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周公姬旦于此。东鲁即鲁国都城所在的曲阜。其 来历为,周武王崩逝之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摄政,东征“践奄”,占领当 时以“奄”名国的曲阜周围地区,遂以伯禽为嗣子,将原封地“鲁”之名带到 奄,称鲁国,为鲁公。从此,曲阜有了“鲁”名,学界称之谓东鲁。对此,李 亚农著《西周与东周》已有所论。上世纪八十年代,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刘蔚华先生为弄清墨子里籍所在,对东鲁与西鲁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撰文《墨子是河南鲁山人——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经冯友兰先生审读肯定, 发表在《中州学刊》1982 年第 4 期上。


那么,鲁班的里籍是在东鲁即鲁国的都城曲阜呢?还是在西鲁即楚国的鲁 5 阳邑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仔细阅读《墨子·鲁问》原文,就能一目了然。 此篇之所以以“鲁问”作题,是因为该篇不仅以楚国鲁阳邑封君鲁阳文君发问 开篇,而且也是以鲁阳文君与墨子君臣问答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基于此,篇中 所载子墨子与公输子交锋辩论中叙及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之“楚”,指的是 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鲁”应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楚国北部边鄙“鲁 阳邑”,而非远在千里之外以曲阜为都的鲁国。清考据学大家毕沅和武亿都是这 样认为的。若强说这里的“鲁”指以曲阜为都的鲁国,难免令人费解,因为楚 国都城郢并不在鲁国正南,而在曲阜西偏南。即使在今天,曲阜人到南京去可 以说“南游南京”,若去襄樊一带,是绝不会笼统说“南游襄樊”的。何况古人 对四面八方之方位区分表述是十分讲究的。而“鲁阳邑”则恰位于楚都郢的正 北方,将从鲁阳出发往郢表述为“自鲁南游楚”是很准确的。应该肯定地说“鲁 阳邑”是鲁班的故里。


至于《礼记·檀弓》所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 并不能直接证明鲁班是鲁国人,充其量只能说明鲁班曾到鲁国活动过而已。


鲁班的姓氏


关于鲁班的姓氏,今人多以为他姓公输,“鲁”是因其为“鲁国人”而称的。 如钱宗范等编《春秋战国史话》在第九章《科学文化领域的新气象》所列《一 个民间的工艺大师——巧匠鲁班》中就说: “鲁班,姓公输,名般,当时人称他 为公输子。因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所以后人称他为鲁班。”张润 生等编《中国古代科技名人传》首列《匠师之祖鲁班》,也称: “鲁班,姓公输, 6 名般,因为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称他为鲁班。” 这种说法在今天影响甚大,以至于造成人们一种思维定势,只在“鲁班姓公输” 中考虑问题。


其实不然,东汉高诱给《吕氏春秋》作注称: “公输,鲁般之号,在楚为楚 王设攻宋之具也。”我的老师已故河南大学历史系先秦史名家郭人民先生在其著 作《战国策校注系年》中也说: “公输,鲁般之号,名般,鲁之巧人,故称公输 子。”据之可知,公输是鲁班的号,般(班)是其名。如此说来,“鲁”才是其 姓。“鲁”这个姓当是其家世代居住于自夏以来就以“鲁”为名的楚国鲁阳邑而 获得的“以地为氏”的姓。就是说鲁班的后人才以其号“公输”为姓氏的。这 从郑樵《通志略·氏族略》可以得到证明。郑氏称: “公输氏,鲁公输般之后也”, 即“公输”这个姓在鲁班以前没有,是鲁班的后人才以“公输”为氏的。《中国 人名大辞典》附《姓氏考略》说: “鲁匠师公输若,其后为氏。”我们从《礼记·檀 弓》所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隐约可以感知公输 若是公输般的子孙,跟着鲁班学工匠之艺,鲁国需要匠师,鲁班将之带到鲁国 为公族服务。从公输若起,才以“公输”为姓。


河南鲁山的鲁班遗迹


鲁班故里在河南鲁山,河南鲁山至今仍保留有不少鲁班的传说和遗迹。


在鲁山,有关鲁班的传说很广泛。一是鲁班学艺出师,给郝员外家换八仙 桌面的故事。所刻二龙戏珠图案,特别精致,“人间少有,世上无双”。一是将 废料树根疙瘩劈成数千枚木头楔子,解决了建寺工头梁架门窗榫卯不牢固的燃 眉之急。一是用鳔将刨花粘成擀面案板的故事。等等。


鲁班留下的遗迹则有:一、鲁山四棵树乡寺上村文殊寺内 3000 年树龄的银 杏树被墨子、鲁班合手抽掉一块中心板。至今银杏树身中间仍然留有被抽掉中 心板后的空隙和锯茬痕迹。二、鲁山西南边陲白云山骆驼峰凹腰处,有一石刻 古棋局,名为棋盘石。相传为墨子、鲁班对弈的地方。墨子止楚攻宋成功,鲁 班失去楚王的信任,便怒返故里,要与墨子一决雌雄。两人约定以对弈定胜负, 胜者可居大石洞,败者屈居小石穴。结果墨子获胜,入居大石洞,鲁班只得住 进小石穴。但鲁班将小石穴修得四壁齐整,光亮洁净。三、鲁山瀼河乡黑石头 行政村属下有一个自然村叫木匠庄。据田野调查所得,该村位于鲁阳故城(今 昭平台水库中邱公城遗址)南十多里。背岗面溪,山林蓊郁。原有一座鲁班庙, 庙中供奉有木雕鲁班像,很古老,相传系鲁班旧居所在。明末战乱,原住户逃 难他乡。清初一姓李的木匠慕名来这里,在鲁班庙旁建房居住。一年四季虔诚 祭祀祖师鲁班。这里各色木材丰富,李家木匠技艺精湛。所做箱柜桌椅等生活 用具,车耧犁耙等生产工具,门窗梁架等建房部件,远近驰名,逐渐叫响“木 匠庄”。与木匠庄相邻的自然村是盆窑。该村有古老的烧陶窑址。结合《墨子·鲁 问》所载: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虞舜。子墨子往见之。” 这里当是吴虑的故里。清代乾嘉考据学大家武亿所修嘉庆《鲁山县志》,是把吴 虑作为鲁山先贤收入卷二十二《集传》的。四、盆窑村近旁有山名风筝山。《墨 子·鲁问》云: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 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相 传墨子、鲁班比放风筝之事,就发生在风筝山。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比巧活动, 还在山上建了一座放鸢塔。五、鲁山背孜乡井河口行政村属下有一个鲁山庙自 然村,相传鲁班在该地找到一种珍稀木料,做成木鹊,能飞三日不下。其子孙 有一支遂落户这里居住,建庙以祀之,因庙在山上,叫来叫去鲁班庙叫成了鲁 8 山庙。六、鲁山观音寺乡有鲁窑村,相传鲁班最早在这里指导挖窑洞,供山民 居住。明初山西洪洞一家鲁姓寻根迁此定居,世代供奉鲁班。


鲁班生活的年代去今久远,史书又没有留下其生平事迹的完整记载。散见 于各种文献的只言片语,有时甚至有矛盾之处。比如:《古乐府》有句: “谁能 刻镂此,公输与鲁班。”《汉书序传》也称: “班输摧巧于斧斤。”公输与鲁班又 像是两个人。所以,我说鲁班是西鲁即今河南鲁山人,只是一种可能性,不过 是就目前存世资料作全面系统科学论证而得出的一种最大的可能性。

作品来源:鲁山文学艺术网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