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的流传,使得鲁山坡下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出于对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爱情的崇拜和敬仰,人们把这则感天地、泣鬼神的仙凡相恋的故事编成戏曲《天河记》,从古唱到今。每逢农历七月七日,鲁山坡下便起庙会,搭戏台,请戏班。不管演什么剧目,《天河记》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四里八乡的人们沿田埂阡陌而来,万人空巷。戏台下万头攒动,善良的人们被剧情打动着,尤其是柔情似水的儿女们,随着戏台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哭诉,自己也泪洒衣襟,哭得泪人一般……鲁峰山下沙河南北的村村寨寨每逢七夕必持帖请戏,邀约戏班前往演出。
但令人不能解惑的是,孙义人自古迄今不看《天河记》,也不请戏班到村里演《天河记》,村人既然自认是牛郎的传人,但却拒绝由故事演绎而成的戏曲。是何缘由呢?询问孙义人,他们都一般敛容不答,再问时,他们只说是“祖训”。这便引起了笔者的沉思,带着这个悬念,我们多次前往。一来二去的交往,和孙义的人熟了,便陆陆续续道出了一些个中原委。
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孙留孩是这样说的:不让演《天河记》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小时候不理解,大人不让去看,但有机会还是要跑出去看看的。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距。
67岁的村民孙吉利说,我们村独特的风俗,那就是不演传统的戏曲《天河记》,这是不成文的村规,虽没有写进《村规民约》上,但每个孙姓子孙都得自觉遵守,这部戏在别处上演可能受欢迎,但唯独我们村不能演这部戏。
“不让演《天河记》,这是老辈子传来下的,谁也不能改变它。”孙义村孙氏家族年龄最大的孙明祥老人如是说。当我们问到讳演《天河记》是何原委时,孙明祥老人一语道破:“牛郎毕竟是俺们的老祖,叫戏子扮成老祖在台上扭摆来扭摆去的,老祖宗颜面何在”。
当然,孙明祥老人可能还有不便说的原因,孙义人的先辈牛郎偷窥仙女沐浴,偷藏仙女衣服,后来,牛郎织女又在鹊桥缠绵,有辱斯文,不堪视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为礼数讳,为祖先讳。”若是如此,孙义人拒演《天河记》也应在情理之中了。
作品来源:鲁山文化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