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天河记》

1999
hohe 发表于 2018年11月08日

鲁山县辛集乡孙义村孙氏祠堂,敬奉有牛郎织女像,还有其一男、一女、一老黄牛的塑像。村中孙氏自称“牛郎孙”。


牛郎孙氏裔牵涉到洛阳、南阳、许昌等地,除了每年二月二回鲁山老家到牛郎坟祭祖,七月七到九女庙祭祖爷祖奶外,其它节日活动多在孙氏祠堂完成。祭祖常唱一些祭祖歌曲,献上歌舞。如:


到牛郎洞和九女潭请牛郎和织女时的对唱舞曲有:


男:鲁山有个鲁山坡,入到天里一半多。云外雄鸡一声唱,叫醒了那牛郎哥。


女:人间有个鲁山坡,山青水秀牛满坡。天女下凡云头望,看见了那牛郎哥。


从这些唱词和他们的祭祀中穿插以歌舞活动,可以看出孙氏后裔沿袭了以歌舞娱乐形式告慰牛郎织女,并歌颂了他们的相爱、相恋、成婚、创业、建立村庄等活动业绩的远古传统。以此,使祭祖的礼仪更加庄重、活跃,更加感染人,鼓舞后代。


孙义庄不演《天河记》。理由是《天河记》中的主角是牛郎织女,外村人打扮成孙义庄人的老祖牛郎织女,并且在台子上扭摆来扭摆去的,很不体面,有辱祖先。其实在孙义村的考察中,发现他们自己在祭祖活动中,也常常要有一对青年人打扮成牛郎织女,作为领舞领唱。还有,孙义村原本有“七夕会”,后来“七夕会”从鲁山坡西南脚下的孙义村搬到了东北山脚下的辛集街,两地相距十里,至少在明朝时候就搬过去了。由此可见,演牛郎织女戏剧故事的刍形,可能发源于孙义庄的祭祖活动,而后来有外界参与而把牛郎织女恋爱情节过度渲染,使孙氏裔人无法接受,才形成孙义村禁演《天河记》的习俗。由此来看,牛郎织女戏剧应该是发源于孙义村。


《天河记》是何内容?鲁山还有哪些传唱牛郎织女的戏剧曲艺版本?这里介绍几种。


(一)《天河记》就有流传在鲁山坡前一些民间剧团中的手抄本,曲剧。


人物


太白金星…………神人            黄牛……神牛


孙守仁……………胡子生 牛郎兄   迷蛋………三花脸老头


孙小义……………娃娃生  牛郎    蔡氏………花旦  牛郎嫂


老舅………………三花脸          蔡光杆……三花脸  蔡氏父


风氏婆……………神仙            正仙………仙女头  织女


群仙………………5—7人 仙女     王母娘……神人


二位天兵天将……兵将


共需演员20人。


剧情大意是:天上牛郎星下凡。太白金星唤弟子金牛星到凡间打救。金牛星变黄牛,太白金星变老汉,把牛卖给牛郎的哥哥孙守仁。孙守仁把牛牵回家,由弟弟小义即牛郎放养。嫂嫂蔡氏欲独霸家业,多次加害牛郎,都被老黄牛识破,而想方搭救。嫂嫂闹分家,牛郎分得老牛、破车和破箱子,房产田地都没要。分家后,嫂嫂觉得无脸见人,上吊自杀了,哥哥孙守仁出家了。一天,老黄牛给牛郎点化,说鲁山坡西面九妮潭沟,有仙女洗澡,牛郎只要把那件最花的衣裳拿跑,就能把那个最漂亮的仙女娶到手。牛郎如法去做,果然赢得仙女芳心。牛郎与正仙织女成亲,生一男一女。后来天上要收织女回天宫,牛郎织女被迫分离,请看下面选录剧本段落:


小义(牛郎)、正仙(织女)合唱:


走上前双跪定,国王神圣在上听。


一拜泰山为媒正,二拜黄河九澄清。


泰山在,夫妻在,黄河不清不冲缝。


磕罢头,忙站定,再叫声黄牛哥你是听:


黄牛哥你于我把路领,随定着黄牛哥回家中。


咱二人一同把房进,欢欢乐乐过百冬。(下场)


(孙小义、黄牛上场)


黄牛白:东人,大事不好。上方天鼓响,要收金牛星。去哩早了还有位,去哩晚了被雷轰。老奴死后,把我的牛皮扒下,叫你妻做成牛皮战鞋。等你妻回娘家门的家中时,你穿上这鞋子,就可以追上于她。如果是不穿这鞋,就追赶不上。(老牛说了话,就死啦。孙小义拿着牛皮下场)


正仙(织女)上场(手拿针线)唱:


张九妹在后宅心中不定,想起了终身事好不伤情。俺那牛郎夫,二人把婚成,生下这儿和女,都在草堂中。


儿女们长得真是聪明。


正在房中把针线来缝,忽听老爹爹呼唤声。


但不知喊我为何事,去指八卦算哩清。


原来是老爹爹命我回宫。


(转阳调)去的早了还有位,去的晚了被雷轰。


将身儿我只把上房走进,请出来牛郎星把话明。


(白)牛郎夫走来。


小义唱:(阳调)


正在后院把活干,忽听娘子喊一言。


但不知喊我为何事,问娘子唤我为哪般。


(白)娘子!天到这般时候,把我唤出,为了何事?


正仙说:我想到娘门家中看看。


小义说:啊!你回娘家看看,你不是说过你无有娘家?


正仙说:啊!你把我当成哪个?山边站一人,姬字去了臣。


小义说:哎呀呀!莫非你是仙女不成?


正仙说:正是!


小义:大事不好!


(唱阳调)听说娘子是天仙,牛郎这里开了言。


咱两个夫妻情义重,情重如山心相连。


正仙(唱阳调):正和牛郎把话攀,忽听天鼓响连天。


是是是,我明镜,上方要收织女星。


去哩早了还有位,去哩晚了被雷轰。


辞别牛郎夫我要走,孙守义拉住不放松。


哎呀呀我走我走,我是是要走!


小义(唱辽子)哎呀不能不能,是是是不能。


正仙:我见牛郎夫拉我,倒叫我张九妹无计可生。


恨一恨把牛郎夫推扌翁 在地。


抓一块五色云起奔天空。


(张九妹下场,小义也下场)


张九妹(上场):张九妹我在前边走,(孙小义担两个孩子上场):孙小义在后边不稍停。


(张九妹):任凭你追到东海洋,(孙小义):我要追你到水晶宫。


(串场)正仙:张九妹我好比那明月一轮。


小义:孙小义我好比那赶月流星。


正仙:眼看牛郎夫追上于我,倒叫张九妹我无计可生;我拿梭子把他躜,躜的他孙小义满眼疼。


(孙小义拿牛梭头躜向张九妹)


王母娘娘(唱辽子):


王母娘娘看不过,拔下金簪划天河。


织女唱:拔下金簪划下天河一道,隔断俺好夫妻不能重逢。牛郎东,织女西,隔到天河两岸里,要想夫妻重相会,单等来年七月七。


以上是鲁山民间传抄本《天河记》的结尾部分。孙守仁、孙守义即牛郎,与鲁山坡南麓孙义庄孙氏裔的传承相符。剧中“正仙”“张九妹”“织女星”指的是同一个人,即牛郎孙守义的妻子。而鲁山流传的织女叫“张九姑”,是老天爷玉皇大帝的第九个女儿,称“九姑娘”。剧本中写到仙女在“九妮潭”洗澡,而鲁山有织女洗澡的“九女潭”,一字之差,意思一样。


此剧本中除了“九妮潭”,其它地名并无明确指出来,但牛郎孙守义,蔡氏黑妞之父蔡光杆等确有其真人,故事也发生在鲁山坡一带,因此,只要演《天河记》,人们就知道是演牛郎孙氏家族的真事儿。所以,在孙义庄,人们还是很忌讳随便谈论牛郎织女,漫说天河记的。而在2008年“七夕节”,笔者在辛集街参加七夕会活动时,鲁山籍河南省曲协艺人冯国、乔双锁等展演牛郎织女节目,台下也有牛郎孙氏家族媳妇们在看节目,并听得津津有味。看来孙氏家族的忌讳已没有以往那么严酷了。

作品来源;鲁山文化艺术网

收藏
共0回复/0页 
  使用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