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高考人数大省,每年考生超过百万,鲁山一高作为县域高中高考压力很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校长牛山坡在备考理念、备考思路及备考措施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冲刺高考策略,特别是“展、探、练”高效课堂和“学、悟、行”励志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高考成绩十二年连续增长的理想效果。
首先,鲁山一高有自己的办学精神。
那就是在长期备战高考路上总结形成并充分发扬了“三三三鲁高精神”。发扬“三苦精神”,即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发扬“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发扬“奉献、激情,高效、精致,严格、成果”的高三精神。
其次,“展、探、练”高效课堂确保课堂效率。
“展、探、练”概念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即“展示、探究、训练”,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探究、延展和巩固。
“展示”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巩固上一节教学内容和检查本节课预习效果的过程。即把上一节所学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与本节知识的连接点,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采取学生展示、学生评价、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强化、巩固、提高,充分展示自我。
“探究”是指教师利用本节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探”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还要以适当的方式,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的给学生讲明原理、讲清思路。教师解疑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点,容易的不讲、学生自学会的不讲、讲过还不会的不讲。力争做到精讲:用时最短、效果最佳,做到大容量快节凑,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探、自学、自我进行归纳总结,深化提高,然后再通过“师生共探”,“生生互探”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训练”是指在完成本节课主要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要让学生针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的精细化、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把知识进一步掌握得更大、更广、更深,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通过训练课本练习题、教辅资料的典型习题、整理出来的母题以及教师自编的原创题、展探案等,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三,三级教研一体化让教育教学教研更加精准。
备战高考教研至关重要,我校三级教研:一级教研是以学科中心组长为主的全校性的学科教研,重在研究把控各学科备考方向,备考计划。理解高考是什么,考什么,强化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一核四层四翼”,同时既研究老高考又研究新高考;二级教研是以年级教研组长为主的学科教研,重在落实备考计划,高考前都有具体的天计划、周计划和如回归课本的各类专题计划;三级教研是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六科老师的教研,重在研究学情,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心理、学习全面会诊研究,合理合力精准施策。
第四,“学、悟、行”励志教育助力学子铸魂亮剑圆梦。
《铸魂亮剑圆梦高考·学、悟、行励志成才录》,是学校备战高考的硬核抓手。“学、悟、行”励志教育由“学”、“悟”、“行”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学是学习,是汲取,是前提;悟是悟道,是提取,是关键;行是行动,是实践,是目的。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引导学生高境界做人,铸一等人品,高水平学习,铸一等学识,高品质生活,铸一等体魄,助力教育这艘航船行稳致远,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生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如何思考悟道,怎么去践行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习的强大欲望和内生动力,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更清楚自身如何查漏补缺,如何培优补差,如何瓶颈突破,在增强得分意识,非智力因素完善方面等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五,精力管理四要素体现学校人文情怀。
学生的精力是备考效率的前提和保障,精力管理重在四个强化。
1.体能,学生身体要有充足的能量就要在吃好饭、睡好觉、跑好步方面严加规范。吃好饭保证营养合理,睡好觉,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有午休,规定“三快”快速回宿舍、快速洗刷、快速入眠;跑好步,让学生运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有一项体育特长,经常坚持,“三操一课”一直上到高考前一周。2.情感,学生的感情要专心不受干扰,目标明确,用心专一。自信心、责任心、感恩心和抗挫力的“三心一力”专题教育常态化,让学生保持情绪平稳、自然,有颗平常心,懂感恩,有礼貌,有担当。3.思维,正向思维,对待做错的题,对待考试的失误,对自己的知识漏洞,对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对遇到的困难、困惑、挫折等要以正向思维看待,难在发现不了问题,解决问题就不成问题,要拥抱不足,积极对待问题,这是自己进步的关键所在。4.意志力,意志力是心理学上的概念,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也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有恒心,有毅力,有韧劲,冲刺高考更要有滚石上山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