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缝完我要开三轮车交到厂里,然后再拉一车回来加工,争取下午早点回来打扫村道卫生。”昨日,在鲁山县露峰街道新华社区,贫困户张红玲一边熟练地踩着缝纫机,一边给笔者算着“增收账”:“给被套锁边1条5毛钱,一车400多条大概2天能干完,最近社区又给我定了保洁员,月薪500块,虽然忙点、累点,但一个月能有2500左右的收入。”
据了解,张红玲的丈夫因病花光了家庭积蓄后撒手人寰,张红玲独自拉扯一双儿女生活,为照顾孩子们上学,她只能就近打零工维持生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后,张红玲被确定为贫困户,街道为其派驻了帮扶责任人,今年,露峰街道以发放补贴的形式,先后帮助其购买了缝纫机、三轮车,安置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她在家务工增收的现实需求。
在露峰,全街道362名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女性比例将近四分之一。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激励下,街道不断扩建帮扶平台、拓宽致富门路,引导这些扶贫大时代下的铿锵玫瑰不断改写人生。
新家风引领新气象。今年,露峰街道党工委先后实施了“五星”家庭、巧媳妇、好婆婆等14个类别的评选活动,其中女性贫困户受表彰21人,从精神层面激发了她们自强不息、奋发创业的热情。
作坊式项目实现增收。依托辖区家纺产业发达的优势,立足大部分女性需要兼顾家庭的实际,鼓励发展成品被、被罩等作坊式家纺加工项目。2017年,通过缝纫加工脱贫的女性贫困户达到7户。
多举措帮助就业。后营社区贫困户李志红,在街道安排下到一家皮革厂务工;下洼社区贫困户王小卿,在超市蔬菜区摆货,她们不仅拿到了一月2000多元钱的工资,近期街道还为其发放了务工奖补、交通补助400多元。(鲁山县委宣传部 范蕾 王晓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