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鲁山县四种模式推动旅游扶贫

2017年07月28日 18:47来源:鲁山党建微讯

7月19日,鲁山县尧山镇境内多个漂流景区附近停满了车辆,当地村民有的在忙着从下码头向上码头拉橡皮船,有的站在水边当安全员,还有的拿着饮料或山黄瓜等农副产品向游客兜售。鲁山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大批贫困人口就业。

鲁山县是我省旅游大县,境内有旅游单体2378个,占全市的56%、全省的6%,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风格独特、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为带动旅游扶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实施“景区+农户”“景区+农家乐+乡村游”“农庄+游购”“企业+农户+产业+旅游”四种模式,推动扶贫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

“景区+农户”,就是以景区为载体,通过安置就业等办法,带动当地农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促进增收致富。天瑞旅游有限公司作为该县龙头旅游企业,共吸纳安置尧山镇、赵村镇300余人就业,帮扶上汤村70%的农户开设了农家乐餐饮住宿业,对帮扶的上汤村、灶君庙村、西竹园村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修建道路、桥梁并对道路周边进行绿化,带动灶君庙村18户贫困户脱贫。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其他新开发的小景区也纷纷带动贫困户就业。位于瓦屋镇和观音寺乡交界的阿婆寨旅游开发项目,近年来共吸纳附近贫困人口30余人,如今多数已脱贫。

“景区+农家乐+乡村游”,就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画眉谷景区为代表,该景区位于尧山镇四道河村,当地村民围绕景区建成了农家乐聚集区,82%的家庭开设有农家乐宾馆,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四棵树乡的秘洞景区和文殊寺景区带动代坪、张沟等多个村发展农家乐,特色农家乐的火爆又反过来促进乡村自驾游的开展。

“农庄+游购”,就是以城乡互动为抓手,着力整合城乡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大农庄,在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购物平台,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等于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位于董周乡的林丰庄园带动周边50余户农民从事采摘或种植业,还以凯特杏、丰雪桃等特色水果带动该乡五里岭经济林长廊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了一个外地游客购买酥梨的大型集散地。尧山花海内开设了开心农场,不仅可让游客观赏各种花卉,还能让游客采摘到有机彩色番茄。

“企业+农户+产业+旅游”,就是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旅游项目的发展,进而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就业或帮助贫困户增收。近年来,鲁山县按照这一模式,先后开发建设了墨子古街、尧山花海、尧山水世界等旅游景点,通过土地入股、安置就业等方式,促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在尧山花海景区,34户贫困户享受到土地入股分红待遇,另有多名贫困户在这里就业。墨子古街景区直接安排就业215人,带动数十名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还带火了整个中华墨子文化旅游区的旅游。鲁山县境内的5家漂流企业和2家滑雪企业,直接带动山区400户1200余人从事餐饮、购物等,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另有天龙山、黄龙湾等多个新上旅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鲁山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该县今后将立足实际,紧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编制贫困村旅游发展规划,完善贫困村配套设施建设,培养与旅游相关的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帮助旅游项目所辐射到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