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熊背乡的来历传说!

2017年08月30日 18:40来源:鲁山同乡会

鲁山城西南的熊背乡,当地人对“熊背”之名两种解释:


一说是王莽毒死汉平帝后,篡汉为新,自立为帝,惹得天怒人怨,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公元21年,由汉高祖九世孙刘秀领导的起义成为王莽心腹之患。公元22年秋天,刘秀义军从新野起兵,绕过南阳,路过方城、昆阳,进入宝丰、鲁山境内,与王莽军队周旋于丛林山水之间。一日,王莽追撵刘秀经过熊背这地方时,不料马鞍脱落下来,王莽摔下马来。王莽以为不吉,于是停止追赶,命人将旧马鞍扔掉,重新置备马鞍。后来人们就将王莽重备马鞍的这个地方叫做“重备”,时间长了,就念转音成了“熊背”。

/upload/article/2017/08/30/645b8234-7cb2-435a-bf41-22694273a695.jpg

另一说法是距熊背这地方以北50多公里外的瓦屋、背孜交界处,也有一个大小形状类似熊背的小山包,被称作孤山。这熊背、孤山是天庭王母娘娘万花园里所养黑熊、棕熊变化来的。据说王母万花园里原养有黑熊、棕熊、白熊,只是那黑熊跟棕熊雌雄成双,相亲相爱,白熊很是忌妒,便告于王母。王母发怒,以违犯天规治罪,把一对恩爱情人逐出天庭,让他们在相隔百里之外的伏牛山区永世不得相见。大禹治水到鲁山鲁山的时候,听了二熊的哭诉,深为他们的思念之情所感动,打算借助水流的力量把他们合为一处。无奈王母把二熊定得很牢,水流再大再急也无法移动,只得将他们流泪而成的河进行疏通,自南而北逆向流进沙河,使两条泪河相汇在一起,流进淮河,流向大海,永不分离。


据鲁山同乡会——鲁山文化研究员王瀚琳翻阅大量资料考证,鲁山县熊背乡政府驻地的熊背村村头河畔,平地凸起一个十五六米高的小山包,形如“伏熊之背”(明嘉靖《鲁山县志》),以地理形胜命名,后世如熊背村、熊背店、熊背街、熊背乡之属,皆缘于此。这种说法最为可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