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潺寺是鲁山县瓦屋乡的一个村名,村内有座庙名曰大潺寺,故而得其名。村子散落在三山两沟之间,三面依山、一面傍水。大潺寺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属西北山生态植被保护较好的村庄,曾荣获河南省生态林保护基地、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中共鲁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和鲁山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美丽乡村行》这一主题宣传活动,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大潺寺成了主题活动的第一站。11月6日,已是深秋季节,美丽乡村行栏目组和县委农办的工作人员深入大潺寺村探寻这座美丽乡村的真貌,了解她在乡村环境整治中的硕果。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小时后,到达了这座美丽的山区村庄,初入眼帘的是醒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横幅。这是大潺寺村委广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结果。他们通过召开村组会议、悬挂横幅及标语、走访农民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每位群众深入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义、责任和远景效益,并以户为单位签订禁止乱扔垃圾承诺书,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爱护人居环境、人人支持参与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大潺寺村面积9.7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 249户980余人,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每个村民组推选一名保洁员,成立保洁队伍,形成各自片区各自清理,当天垃圾当天清理的长效机制,村委定期对保洁队伍的工作进行督导。曹灵芝,是这支保洁队伍中的一员,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大潺寺环境的大改变与大潺寺村的支部书记张国平密不可分。在外经商多年的张国平,为回报家乡,反哺乡邻,2015年依然决然放弃红火的生意,回到家乡,在村内党员和群众的推荐下当上了大潺寺的支部书记,从他当上支部书记的那一刻起,想法设法改变大潺寺的村容村貌,多方筹资在全村建垃圾池20个,并投资2万元购买210个垃圾桶,达到每户1个垃圾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组建了保洁队伍。
在张国平的倡议下,村部与学校联合定期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利用在校小学生做卫生监督员,制作监督卡分发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卫生监督员,每季度进行检查对比,做的好的并且组内垃圾干净能起到带头作用的给予奖励。使小学生能够在管好自己不乱丢垃圾的同时,也能监督家长,培养他们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贫困户的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村的村容村貌,为切实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六改一增”、“六净一规范”工作,发动党员群众义务对全村11户兜底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1.4万元,已有4户兜底贫困户完成了环境改造。
大潺寺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腰鼓、盘古、戏曲、说书、广场舞这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在大潺寺村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
如今的大潺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不断改善人文居住环境,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利用自身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古朴自然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村民朋友,吸引大批乐于此道的游客前来,实现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