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志红,女,1983年出生,本科学历,现年39岁,中小学一级教师,现在鲁山县让河第四小学任教。2002年毕业后,我就踏上了从教的道路,我决然回到我的家熊背乡,选择了这样一个平凡的教师岗位,一呆就是三年。2005年,我嫁到了让河乡,从那时起我一直任教育于让河以西最偏远的支教点学校,鲁山县让河第四小学。自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来,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付出了辛酸与汗水也收获了成功和喜悦,现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当好班主任,要培养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必然是因为有一位好的班主任。在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之后,我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半,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自己多优秀多能干,工作还是靠身边的一批得力助手。这批得力助手就是班集体中的班干部,我称他们是“老师的左右手”。要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树威信。教育班干部要做同学们的表率,以身作则,要有奉献精神,热心为同学服务;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成果,在班中要加以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部的威信。从而使其他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和信任的感觉,初步为他们树立了在同学们中的威信,也提高了他们的信心。其次常指导。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班主任的指导和训练。最后勤关心。关心班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其一就是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这是鼓励和指导的良机,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其二是通过常找班干部个别谈心,听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生活、学习的所需,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我大力表扬敢于管理,独挡一面的干部,在班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现在,我们班的班干部他们能主动完成班级事务,积极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一支较有能力的小干部队伍逐步成熟。尹嘉萱、汪子槿同学还被任命为学校少先队中队长和小队长。屈玲莹同学也成了一名优秀的防溺水安全宣传员。劳动委员刘灵涵每天自觉监督班级卫生、下雨天指挥同学们把雨具摆放的整整齐齐,多次得到校长的点名表扬,他们一个个名副其实成了我这个班主任的“左右手”。
其次,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带好班级,不但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还要有一颗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为此,当班主任之初,我就下定决心,要用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放心。每天早上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门窗打开,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放学后一定到教室看一下才放心的离开;课余时间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总是和学生在一起活动、游戏或者谈心;卫生,特别是大扫除,我和学生一起搞;教室里的门窗、桌凳坏了,我亲自修;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健康;学生生病、受伤,我都是第一现场赶到、精心护理和及时送去就医;学校、班级搞活动,我一直都陪着学生,一起经受严寒酷暑,一起享受痛苦和快乐。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也形成了无形的动力,全班同学都能按时到校,很少有人迟到,学习和各项活动都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由于全班上下齐心协力,各科成绩在学校遥遥领先,各种活动总是榜上有名。
第三,倾心教育事业,做孩子们的保姆和知心朋友。
我既是老师、保姆、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2016年由于村里许多家长迫于生计都外出做小生意或打工,让一大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也成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于是我征得校长和学校的支持后让这些留守儿童住校了。我挺身而出挑起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的担子。我告别自己温馨的小家,举家搬进学校,亲自给孩子们洗衣做饭,喂药送水、辅导谈心。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保姆”。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我经常检查家庭作业到深夜;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我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为了生病孩子的健康我整夜守在孩子的床前;为了排解孩子的思念亲人之苦我教他们唱歌、教跳舞、给他们讲笑话、讲故事尽力营造欢乐温馨的氛围。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超强的责任心和巨大的压力让我患上了贫血、脑神经衰弱和肝部的不适。往日那白皙,粉润的女孩却成了今日的黄脸婆。然而这并没有遮掩我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固化我那颗仁爱之心;并没有阻挡我奉献的步伐。在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开始后依然身先士卒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最偏远的贫困生。在为贫困生捐钱捐物,教育贫困生学习生活技能,教育贫困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教育贫困生树立自信,立志成才等方面,留下来许多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佳绩。
第四,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献出自己满腔的爱。
2020年秋,我所在班级来了一名特殊的小女孩李某茹——一名脑瘫患者,她手脚不便,只能靠助行器才能蹒跚而行。入班时父母交代来凑个热闹就行。我看到她整天闷闷不乐,眼神中时常透出自卑、焦虑。看到她那惆怅的眼神中包含的羡慕、失望与对艺术的向往与渴求,我决定背她上课,于是我就成了从教学楼一楼到东二楼音乐、美术教室的爱心“专车”。就这样用自己虚弱的身体气喘吁吁的把她背来背去。她的如厕也是个问题,虽有父母定时来校帮忙但还是免不了要帮她擦屎刮尿的。为了方便她,我特意在楼梯下为她搭建了个简易的厕所,这样即使我不在教室时,同学们也可以扶着她去了。每次我路过她家门前时,她总是挥舞着那不怎么灵活的小手邀我去她家坐坐,看到孩子那纯真透亮的眼神,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凭着做人的良知,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我的班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恰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班级氛围好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近三年来,我所带的班级综合评比年年全校第一。
第五,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调入让河这所最偏远的学校任教十几年以来,一个个亲密同学,伙伴相继离开了艰苦的农村去到繁华的都市任教,他们在那里买房、定居。而我却用半生的积蓄推倒家里的破旧不堪的瓦房,建起了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小家。中国有句古话,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这意味着我已把根深深的扎进了农村,扎进了农村教育事业之中。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有收获”,2020年9月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21年5月在“出彩河南人”鲁山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同年8月主持的县级课题成功结项,9月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文明班集体”,12月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2022年1月被评为县“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在迎元旦书画展示活动中辅导学生绘画作品被评为县级一等奖。
在我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影响下我的两名学生刘会田、王格格,现已通过招聘考试回到了母校任教,成了我们让河四小的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也成了我的骄傲!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尹顺正等同志也先后获得县“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初见成效的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教育续写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