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鲁山2月20日电(黄莎 实习生张雨晗) 鲁山,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怀抱里的一座小城。山,既给与了鲁山秀丽的风景,同时又限制了鲁山人的出行,制约了发展。近日,记者走进鲁山,“解锁”其脱贫“新技能”。走访中,记者发现,“食”是乡亲们日子过得愈发红火的秘诀:从特色种植到道地药材,再到绿色农产品。一步步的转型,让这个曾经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小县城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
辛夷加工厂的师傅
特色种植业助脱贫
弯弯曲曲但又平坦安稳的盘山公路在鲁山盘旋延伸。曾经苦于“无路可走”的下汤镇乱石盘村,现今正在“村村通,通村村”的公路边上,书写着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乱石盘村曾经是典型的“三无”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资源稀少,产业资源匮乏。2015年10月,鲁山县交通运输局驻乱石盘村工作队成立,道路运输管理局负责人申国利为驻村第一书记。为解决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申国利联合县扶贫办、新农办、卫生局、教体局、水利局、畜牧局等六部门以联动方式,先后铺设村道近3000米,修建护河坝1000余米,凿深水井十多口,投资6.5万元建设村卫生所等。
解决其一,对申国利而言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把“三无”变成“三有”才是真正的改变。没有优渥的土壤,就去改变;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去寻找。想致富,就要改变靠天吃饭的发展模式。
考察,成为申国利“上任”后的主要工作之一。申国利多次带领农户到外地考察,不久后,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开展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仅2017年一年,全村种植业便因此增收超过50万元。现阶段,驻村工作队正在帮助协调建设规模化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
阳光暖融融地从群山之中斜射到工厂门前的水泥地上,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在自家就能就业,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孩子们也能天天见到父母。”看着眼前的景象,乱石盘村党支部书记冯松林感慨道。
准备进行初加工的辛夷干蕾
道地中药材创收益
循着辛夷特有的浓郁药香,记者来到鲁山县四棵树乡土楼村。天气晴好,几名工人正忙碌着晾晒准备初加工的辛夷干蕾。
辛夷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的山坡林中,是我国一种特有植物。鲁山县是辛夷栽种大县,全县栽种量在100万株以上,辛夷干蕾的年收购量占到全国年产总量的50%。
拥有大量的资源,却没有形成区域产业链。“以前,村民辛辛苦苦采摘的辛夷干蕾,常常会面临着没有收购渠道、价格高低不定、收购不及时等问题。这既使得村民们的收益得不到保障,也损害了辛夷‘道地药材’的口碑。”一工人边忙碌边向记者介绍。
2015年7月,鲁山县良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采用“互联网+道地药材”的经营模式,专业从事辛夷产品的初加工与销售。“家门口”的专业合作社成立,辛夷收购有了渠道与价格上的保障,这直接影响了当地1000多户困难群众从事辛夷采摘,3000多人因此受益。此外,合作社还在生产加工环节设定12个贫困群众专项岗位,吸引周边村庄的困难群众进场务工。
“在家门口的厂里找个活儿,方便得很,闻着味儿还能治病,可美哩!”正在场上翻着辛夷干蕾的老工人杨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冲着镜头羞涩地笑着。
野山葡萄酒厂
绿色农产品树品牌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西、南、北三面环山。层峦的山区使得该县种植业的发展缓慢低效,却又为鲁山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选择:以野猪养殖与野山葡萄酒酿造等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
四棵树乡张沟村曾经多年无人料理的近五万亩荒山,现在成了兼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聚宝盆”。该村脱贫攻坚着力打造的“亮点工程”,张沟村野猪养殖基地于三年前在此落成。在山林间生态散养超过一年才出栏的野猪,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生肉市场价格现已达到68元/斤,并成功在市场上树立起了“张沟野猪”的优质品牌。
品牌农产品的树立不仅为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收益,也同样为当地困难群众的脱贫送来机会。养殖基地与本地30多户贫困群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收购农户们种植的萝卜、白菜、玉米等时令作物为饲料,并吸纳超过20名贫困群众在养殖基地直接就业。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沼液等废物经过处理,也被全部用于周边耕地、农田施肥等。
野猪养殖基地的猪仔
同样是在四棵树乡,车场村的野山葡萄酒厂则依托本地野生葡萄、野生猕猴桃和山茱萸等林果资源,专业生产天然野生的有机绿色发酵饮品。
伏牛山地区的野山葡萄储量丰富,优质营养,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受限于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等问题,农户们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野山葡萄酒厂落成后,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区域内农户建档,并签订保护、购销协议。
仅一年时间,野山葡萄、猕猴桃采摘就为豫西伏牛山8个山区乡镇600多户贫困群众带来了近100万元收入。此外,自然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与利用,“伏牛山野山葡萄”的品牌也在葡萄酒市场上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冬日的暖阳也俏皮地跳跃在鲁山的群山之中,为大地覆盖了一层象征着安定和富足的金色光芒。这片哺育了一代代鲁山人的绿水青山,在“民以食为天”的探索与创新之中,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