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上午7时30分,鲁山县决战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在县宣传文化中心广场举行。县委书记杨英锋作重要讲话,县长李会良主持誓师仪式。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县委书记杨英锋递交军令状。誓师大会的召开彰显了鲁山县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全力以赴、积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壮志。
上午九时,县政协副主席、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邢春瑜,县文联主席郭伟宁,市民协副主席、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袁占才,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带领县作协、县摄协、县民协文艺家赴赵村镇三岔口村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并考察当地墨子洞、红佛寺等古迹。
邢春瑜听取了三岔口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并在讲话中说,脱贫攻坚工作是一场只能胜利的战斗,三岔口村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大家要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因地制宜上项目,抓产业,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可依托本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适时发展生态养殖、文化旅游等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围绕三岔口村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和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文艺家们纷纷献言献策。三岔口村有“石门”“天坑”“九莲灯”等优美古朴的民俗文化资源,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有红腹锦鸡、山野菜等特色动植物资源,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形成特色文化名片并较好的宣传出去,进而有计划地发展生态养植、生态种植等产业,建设农家乐、拍鸟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从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篇章。
深山藏古寺,圣人阅金经
◇◇◇◇◇◇◇
墨子洞座落于三岔口村纸坊村民组北一天然绝壁下,民间传说墨子曾于此修身著书。鲁山县是中国民协命名的“墨子文化之乡”,墨子故里在尧山镇尧山村,赵村镇中汤村北有灵凤山,传为墨子外婆家,墨子在此发明橡壳坑染技术,染品颜色递次由黄、赫、青,最后为黑。有坑染民谣为证。现墨莲池,染布坊不存,晒布崖在染布坊北侧灵凤山上。墨子坊原为墨子坑染作坊, 坊内现供奉有墨子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墨子洞北有红佛寺。据寺内碑刻和寺管口述,红佛寺年代久远来历待考,相传在明朝王氏祖先到此定居开荒发现已有佛殿三间,明清以来历经沧桑终有仁人善士整修扩建,清末时庙宇广大,香火极盛,现有十四通残存石碑为证,其中五通移于天玺寺……
三岔口村境内有红佛寺、天玺寺、黄龙庙等五处寺院,唯红佛寺最为鼎盛,古寺年代久远,何以以“红佛”为名,依现有资料无以考证。据说少林寺内某碑刻有红佛寺相关记述。
下汤镇“九女洞”
◇◇◇◇◇◇◇
下汤镇龙潭村辖多个村民组,其中有三个村民组都以九女洞为名。
据九女洞碑刻载,九仙洞位于鲁山县城西下汤镇北朝阳观东又名九女洞,天然形成神奇莫测,是九仙女修炼聚会之所,当时仙女们在洞口对弈的优美棋盘至今仍遗留在岩石之上,民间多有九仙女显圣的传说。民国日军侵华时四千余村民避难,日军烧杀到此,忽见九仙洞附近旌旗敝日,兵涌马嘶,九姑娘显圣,日军遂退……洞奇神灵,庙史悠久,据传唐朝时已有人建庙,供奉玉皇爷、王母娘、九仙女……